目前分類:利阿賀拿-羅盤 (3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為什么中國佛教在明清時期會敗得這么慘呢?如果是別人的話,一定會講佛法的歷史倒退是人的問題,跟圓教思想無關。可是,每當我想到玄奘大師當年對於中國以玄學來詮釋佛法的焦慮,和印順長老對於佛教從現實正觀轉至諸佛深定的擔憂,我不得不說:「中國佛教的圓融無礙,如果再不重視智的功能,而只強調心的主體性的話,就會被濫用為一種很廉價的樂觀心理,而只能說些天真的大團圓理境,卻把真正能觀析苦境因緣的正智,擺在香案上頭供著不用。」


 


不過,風水還真是輪流轉,中國社會的現代化要用「理性啟蒙」來取代「道德專制」,並開始知道不能用道德政治的權力,來干涉宗教的「出世間言論」。結果在臺灣經濟火速發展的情況下,儒家道德觀對於人心的疏離不安已無安慰效果,只有佛教的宗教儀式還有很大的市場需求,就造成「儒門淡薄、佛門大興旺」的狀況。


 


佛教復興了二十年後,臺灣人真的是有夠靈活,總算領悟到要把圓教的形上理念圓舞曲,重新放回原始佛教的「內觀禪」脈絡之中,才能重新找出一套實踐知識,來恢復中道觀的生命力,好讓俗人在社會衝突的生活脈絡中,也能開始「傾世界之力一直念住」。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五個障礙:修慧的認知失調圓舞曲


 


法師:這種信心療法在大乘佛教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因為大乘主張人人應信解如來法身的果德,才能以智能查證「疾病本空」的道理,讓地、水、火、風等四大失調的苦患自動消失。問題是這種「觀析治病」的智慧法門,沒有幾個人做得到。所以,天臺智者大師指出玄觀不行的人可以令心王住于丹田、足下或患部,或是善用各種呼吸氣息的調節法門,也能除滅病苦。但是,沒耐心修止觀法門的人還是很多,這些人就得靠修福懺悔或是持誦咒語的方便法門,才能得到治病效果。
你看,智者大師把信仰療法分得多清楚,從最高的玄理觀照層次到基本日用的止觀法門,再到緊急救援用的懺法和咒術,真是中國史上第一個試圖「打破咒術迷戀」的醫學分類原則。日本天臺學者安藤俊雄就指出,智者大師的醫學思想可說是集南北朝時期醫僧學派之大成,而且其檢知善惡根性的分析方法,具有近代精神醫學的性格。可惜,中國佛教不像西藏佛教有教權制,沒辦法有醫僧組織來繼續研發佛教的醫學思想,所以智者大師的止觀醫學經安史之亂後,就差不多失傳了。


 


有時我深深覺得歷史在開信仰療法的玩笑。你想想,古代人在欠缺醫療服務和醫學知識的情況下,被迫要追求無形面力量的支持,因此由各類神佛經紀人開發出來的信心療法簡直五花八門,吃香灰和喝大悲水是最經濟最普遍的,助印善書和念大悲咒也很流行,習靜養生的反而很少。可是,現代人在心理壓力倍增的情況下,反而學會欣賞習靜養生的法門,以減輕過度依賴藥物的情形。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初,我們哈佛醫學院對於印度上師如何從定境中得到咒術力量也不是很感興趣,因為那涉及到自我從時空環境中完全撤離的問題。根據精神醫學界對這個撤離過程的瞭解,很多人會因為「全能的幻想」,而耗弱了客觀審視現實環境的能力,連帶也無法察覺到人我接觸的生命意味,因而跑去追逐指導別人的快感。有關這點,唐望(Don Juan)也曾說過:古代的巫士執迷於巫術技巧的應用,一心追逐控制他人所能帶來的利益。現代巫士則執著於巫術本質的探索,追求知覺自由的最大可能限度。


 


所以,從社會醫療的觀點來看,我們認為靜坐的養生旨趣反而比上師的咒術力量更能利益眾生,也更少副作用。我們一開始感興趣的是靜坐的「鬆弛反應」面,因為這有助於解決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可以減緩壓力和焦慮的折磨力量,對於高血壓和心臟病的治療很有用。而且,我們的心臟科醫生班遜(Herbert Benson)認為,不必花幾百塊美金去超覺靜坐那兒,跟上師領一個不得外泄的梵咒,因為只要你用任何簡單的祈禱詞來取代,也一樣能發揮治癒的力量,達成深層鬆弛的效果。


 


於是,班遜醫生決定進一步研究鬆弛反應和宗教信念結合,能夠發揮出什麼樣的信心效應?以及「信心效應」和「安慰劑效應」有何不同之處?因此,他趁一九七九年DaLai喇嘛訪問哈佛大學時,當面提出「靜坐的內在控制作用和信心效應」這個研究計畫。DaLai喇嘛認為這個計畫在說服西方人相信宗教修行的精神力量上面,或許比宗教哲學的說明更有效一千倍,就答應安排三位修行高僧來配合這項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這三位元高僧的拙火瑜珈可以控制人體的生理機制,產生強化氣血循環的熱能,使手指與腳指的皮膚溫度提升五度以上。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個障礙:修定的自戀症


 


治療師:由於西方人沒有「眾生皆有佛性」的信念,我們不關心這種海洋感覺的純淨度是否相應於真如本覺,反倒是想要瞭解東方的冥想經驗有沒有從外界完全退縮的本我快樂成分?也就是說,精神分析的目標是要研究「冥想經驗的副作用」,看看那些靜坐者是不是有逃避主義者的「自戀式寂靜」傾向,或是有躲避「焦慮刺激物」的人格解離傾向。不過,有些精神科治療師是「一竿子打翻一條船」,反正他們認定你想往那種隱晦而神秘的心理狀態裏鑽,就表示你有心理退化的病態跡象了。


 


為此,《EQ》作者高曼就被平白糗了一頓,事情發生在他念哈佛臨床心理研究所時,跟臨床診斷科教授說,他自己有每天打坐的習慣,教授很驚訝,問他打坐是為了什麼,而且很快就判斷他有「強迫性防衛」症候群。意思是說,他不由自主地依賴這種打坐儀式,來躲避日常生活的焦慮情境。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階段-從道德情感到靈性情感


 


治療師:所以,心靈醫治運動指出:能不能有向神性臣服的更生經驗,是宗教人與道學家的區別所在。這些運動健將常說一個故事,內容是有人夜行至懸崖邊時,失足滑下,還好他抓住一個樹枝,就使盡吃奶力氣翻爬至樹幹上坐下,死守不動,可是樹根開始鬆動,他後悔當初不去練攀岩技巧,所以心情很絕望,認為自己死定了,死守也沒有意思,乾脆撒手跳下去,結果竟然安全降落,原來這顆樹只離地三丈而已,他樂得學起印地安人給大地一個深情之吻。


 


這故事的啟示,是在說當你跌入生命低潮時,絕望的潮水自會衝擊你自己那堵假堅強的心靈死牆,突然間,過去一生保護自己的所有粉飾措施,好像都付諸東流水了。此時,不要用道德碎片的硬化劑來填補裂縫,那種自我倚靠的驕慢太辛勞了。不妨改用看日本劇那種感動的柔和心境,來棄守自己那道頑強的自我保護牆,讓「神性大地」承受我們所有的原始罪惡和道德糾結的情緒石塊。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accim.org/starinstruction/psychsoul/squeamishness.html#


 


第三個障礙:追求社會榮耀的完美主義


 


法師:可是,維護群體秩序的道德和諧,也是宗教的職責所在,怎能說是被綁住了呢?雖然,中國佛教的道德形上學並不會要求人民主張一種抗拒國家權力濫用的良心自由,而毋寧是只會要求國民履行一種服從國家秩序規定的責任義務,並且希望對脫離道德約束的文化領域,如電視電影、書報雜誌,還有最新盛行的網路色情,加以嚴格看管。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accim.org/starinstruction/psychsoul/squeamishness.html#文化活力衰竭


 


第二個障礙:文化活力衰竭的宗教團體


 


法師:不要用地獄來做恐嚇手段,這點大家都同意,但是為什麼要與傳統的父母式道德觀劃清界線呢?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accim.org/starinstruction/psychsoul/squeamishness.html


 


原文網址,若有侵權,將立即刪除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乙精華宗旨』的由來與內容


德文譯者 韋爾黑爾穆


 


原文網址:http://www.chain-zan.org/dantao5/02.htm(上)


原文網址:http://www.chain-zan.org/dantao6/03.html(下)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夢與內在的對話


 


讀《榮格自傳》,對這位奧國分析心理學大師(C. G. Jung, 1875-1961)的作夢能力真是嘆為觀止。自己曾經有好一段日子沒有夢,讀完這本書雖然恢復作夢,仍只是偶然得之,且只能拾得零星片段。羨慕榮格可以作那麼多精緻複雜的夢,更羨慕他可以把夢也當作追尋人生真理的利器。


在夢裡,榮格可以找到思考已久之問題的答案,可以同步感應親友的動態,可以預見未來的訪客,甚至可以預感戰爭的場景,這些夢,既不侷限於自體,又能夠穿透時間和空間,時大時小,時近時遠,甚至好像有幾分操縱自如。


按照榮格自己的解釋,潛意識(unconsciousness)裡儲藏了諸如對苦思不解問題之答案,還貯存有創意、靈感、直覺和超感覺力等高層次的意象與資料。這些資訊並不存在於意識層面。在正常清醒的狀況下不會被運用到,卻可以在夢中展現。榮格強調,雖然很多夢在表面上看起來不完整、不合理、沒有意義,其實只要反覆而徹底的加以思索,它從潛意識世界攜帶出來的秘密終將明朗呈現。當深鎖在潛意識裡的訊息被夢釋放出來,榮格稱之為「內在對話」。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ctcwri.idv.tw/INDEXA3/A302/A3055/A3040706.htm


原文網址,如有侵權,將立即刪除。


作者尹志華,哲學碩士,現為中國道教協會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員。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taoism.org.hk/religious-studies/9901/art8.htm


原文網址,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摘 要 : 道 教 形 神 觀 是 道 教 生 命 超 越 理 論 的 基 石 , 道 教 生 命 超 越 理 論 又 是 道 教 形 神 觀 的 邏 輯 必 然 。 本 文 通 過 對 此 的 闡 論 , 揭 示 了 它 們 對 現 代 人 實 現 自 我 超 越 的 啟 示 價 值 。

張 欽 , 哲 學 博 士 , 四 川 大 學 宗 教 學 研 究 所 講 師 。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現代相信,沒有絕對的客觀,都只有主觀;而建構世界真實的,要透過語言;語言為主觀的敘事,我們沒有客觀的事實。



知識reality是被<發明>的,由知者的敘事理論建構出reality(現實)。每個敘事用自己獨特方式過濾建構出經驗世界,無真實的外在客觀實體,透過對話會發現(創造出)敘事上的一致性(或可謂真實),即敘事創造真實。


 


聽親身體會過的人描繪,當作真正的事實,也就是瞎子只能靠別人說的畫面然後相信 。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也不能透露這些事,因為這些事只能由神聖之靈的權能使人看見和瞭解;


神聖之靈是給那些愛祂的,並且在祂面前使自己純潔的人們的;


對於這些人,祂允許賜給他們自己看見和瞭解那事的特權。


 


經由靈的權能和顯示,他們才能在肉體中承當得起祂在榮耀世界中的顯現。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life.fhl.net/Philosophy/phil00/logic.htm


 


一、前言


 


  這篇文章原本是我1997年在台灣的連線BBS討論區發表的文章,主要是因為看到,許多在『哲學討論區』進行討論的宗教話題使用了停留在 傳統實證主義的哲學思辨法。雖然說以『哲學』為經緯來討論宗教議題應該是使用『哲學方法』來談而不是使用宗教方法來談,問題是, 我們所使用的『哲學方法』是否正確?我們簡單使用邏輯與思想來討論特定宗教議題,會不會也有某種哲學方法上的局限?這是很可以討 論的,所以我才改寫這麼一篇文章。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類的文明演進至二十世紀末到達了物質追求與發展的高峰,隨著寶瓶世紀的來臨,地球所處的宇宙時空中,正醞釀著另一種的新文明誕生;這股改變的浪潮,將帶領全人類轉向精神領域的探索與提升。


 


 


 


能量治療的歷史如同生命一樣的悠久,而一切生命皆具有能量,治療能量也被形容是生物電磁,因為這能量帶有電荷與磁場,並且似乎由人體自然產生。中國的氣、印度的普那、加拿大稱呼的光,皆是。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曾讀過許多文章,包括聖哲的著述和新舊約聖經兩者在內,並熱切而有勤勉地尋求最高最善的德行,以使人能變得與神極其接近,以使祂再度變得跟原來的形象一樣-------就像上帝尚未創造萬物之前,祂與他自己尚無分別之時,祂在上帝裡面的那個時候一樣。我盡最大能力深入事物的根本之後,結果發現,只有絕對超然物外,別無他途。主對馬大說:[需要一件事情。]這就是說:純潔無染之人只需一事------超然或無著。"(意為不執著,不貪緣)


那麼,絕對超然的內涵就係是什麼呢?正如愛氏所說的一樣,我們不可指之為[像這像那]。它是純粹的虛無,是上帝能夠以之在我們裡面隨意作用的極致。


"完全的超然就是無心於萬物,既不理會低,亦不理會高;既不理會下;亦不理會上;只管做自己的主人,既不愛什麼,也不恨什麼,對於任何造物都不喜不厭,非此非彼;唯一的願望只是一而不二。因為,要做這做那,便是有所求了。是這或那的人便成了某一個人;但超然則完全一無所求。它讓一切隨宜自在,不加干擾。"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過去因為不信,即因為你們輕視你們所接受的事,你們的心意被遮暗---------- D&C:84:54


 


我對你們說,那人已看見祂;然而,那到祂自己人民中來的祂並不被理解。


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不理解那光;然而,日子將到,那時你們在祂裡面並由祂而被強化,將理解,甚至神。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多次求喚我的神,別棄我於沉默不顧.但,仍只有冰冷的沉默在我不解的天空中盤旋.和這句飛進我心中的經文,對我似曖昧,又有深意與智慧的展露一抹神祕又明亮的微笑, 輝展的翅膀在高空中,其力度與美令我神往,又呢喃著不可消滅之獨立,儒雅的溫柔...彷彿文字有生命一般.(但悲傷時又會令我感到黯淡)那節經文就是:


[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這句話在記憶裡,深深地認為這可奉為基督教的核心教義之一,他無疑透露了一個從小到大在我心中的疑惑,即是-----與其說耶穌是佈道家(博愛,積極,諄諄教誨)類型的個性,我始終感受,倒不如稱祂為神祕家來的恰當.你曾否想過,是一個什麼樣的神,當人面對重重的考驗而呼求祂,祂只深沉地對著你說:[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呢?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