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夢與內在的對話


 


讀《榮格自傳》,對這位奧國分析心理學大師(C. G. Jung, 1875-1961)的作夢能力真是嘆為觀止。自己曾經有好一段日子沒有夢,讀完這本書雖然恢復作夢,仍只是偶然得之,且只能拾得零星片段。羨慕榮格可以作那麼多精緻複雜的夢,更羨慕他可以把夢也當作追尋人生真理的利器。


在夢裡,榮格可以找到思考已久之問題的答案,可以同步感應親友的動態,可以預見未來的訪客,甚至可以預感戰爭的場景,這些夢,既不侷限於自體,又能夠穿透時間和空間,時大時小,時近時遠,甚至好像有幾分操縱自如。


按照榮格自己的解釋,潛意識(unconsciousness)裡儲藏了諸如對苦思不解問題之答案,還貯存有創意、靈感、直覺和超感覺力等高層次的意象與資料。這些資訊並不存在於意識層面。在正常清醒的狀況下不會被運用到,卻可以在夢中展現。榮格強調,雖然很多夢在表面上看起來不完整、不合理、沒有意義,其實只要反覆而徹底的加以思索,它從潛意識世界攜帶出來的秘密終將明朗呈現。當深鎖在潛意識裡的訊息被夢釋放出來,榮格稱之為「內在對話」。


 


夢與腦波


 


榮格認為夢是自主出現的,沒有人能夠製造夢,但一般人多少會有夢。假使一個潛意識的意象太強卻無法被挖掘出來,自我與潛意識之間出現鴻溝,長期下來便可能罹患精神官能症。


作夢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以腦波來說,一個人在思考或接受意識界訊息的時候,可測量道的腦貝塔(β)波振幅會加大,但作夢的時候低頻率的係塔(θ)波加大,而冥想時除了有係塔波,還有更低頻的得爾塔(δ)波出現。要言之,腦波在不同的意識狀態中呈現不同的組合,清醒時可能只有貝塔波在活動,作夢(冥想)時貝塔波的活動降低,係塔(得爾塔)波的振幅則會加強。


關於腦波與潛意識,唯心論的新時代(New Age)運動者有一套理論。他們認為意識之外的高層次訊息由係塔波或得爾塔波所攜帶。然而若要把這兩種腦波與代表意識活動的貝塔波溝通,必須借住阿爾法(α)波。阿爾法波的頻率介乎貝塔波與係塔波之間,是意識與潛意識界之間的橋樑,它可以把潛意識中的素材提升到意識表面,使一個人記得夢的內容,或至少記得曾經作夢。所以,阿爾法波和係塔波(或得爾塔波)都必須足夠強大,才可以把潛意識的內容挖掘出來。


正統科學家的發現有所不同(科學家們對這些結果也不無爭議)。實驗中發現,煉氣者在行氣時阿爾法波振幅加大,在心電感應的時候卻大幅降低﹔在至深入定時,除了阿爾法波大幅降低,其他低頻腦波也都安靜下來。研究者的解釋是當大腦的活動降低,某些訊息可以被隔絕掉,另一些較微弱而微妙的訊息卻因此容易被接收。換言之,與超感知覺有關的微妙訊息獨立於阿爾法波、係塔波或得爾塔波的活動之外,且必須在各種腦波都被抑制以後才會顯現。中國人在古代即有類似的觀察。莊子說:「古之真人,其寢不夢」。真人是指超越物我,無待於外物而心靈自然逍遙的人,我們雖然不知道他清醒時的情形,大概可以推測他在睡眠時腦波十分安靜,近乎入定,如此他才能接收到各種自我以內或以外的微妙訊息,以超越有形的自我。


在榮格的時代腦波實驗並不流行。不過,他曾自述有時候會藉作瑜珈來平靜心靈,以潛入潛意識中,讓種種意象浮現,但他特別著意不繼續深入,以免諸般意象消失。這句話顯示榮格所談的潛意識與得爾塔波和係塔波的活動有關,而非指萬法皆空的入定狀況。然而,榮個的超感能力與他的宇宙人生觀既宏大又微妙,與古今中外許多人在入定中或入定後靈光一現的經驗相似,應該已經接近了超出腦波測量以外的真人的境界。總之,作夢、冥想、入定,與腦波的關聯恐怕很複雜,不能下簡單的結論在科學家對此作出更嚴謹的驗證與分析之前,我們先探討一下究竟什麼是潛意識。


 


夢與潛意識


 


榮格把潛意識分為個人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兩種。個人潛意識是由那些一度被意識到,但又被個人忘卻的心理內容構成的資料庫。換言之,個人潛意識是由個人經驗以內的資訊所組成的。集體潛意識的觀念是榮格的創見,它同樣是指一個資料庫,儲藏的是從來不曾被意識到的心理意象。榮格認為人的心理是透過進化而預先確定的,個人因此與往昔有所連接,甚至接收到同在這個廣大系統之中有關其他人其他事的資訊。這些超出個人經驗的、普遍的、永恆的資訊,構成了集體潛意識。


兩種潛意識的內容不同,但是都持續在發展中。由於兩種潛意識都不像意識一樣受限於此時、此地,因此比有意識的心理具有更好的信息來源。一個人若能與潛意識溝通成功,就不難穿透時空,接收到他人未必接收得到的微妙訊息。榮格自己就擁有他心通或未卜先知的能力,他曾一語道出初識者的過去,還曾經向佛洛伊德預告過地震。撇開這些超能力不談,榮格所以成為一代思想巨人,與他能夠充分整合這兩大資料庫的能力必然有所關聯。


潛意識的資訊如此豐富,有些人卻無法與潛意識溝通。溝通障礙可能是因為後天習得的經驗太少,以致潛存於潛意識的意象無法具體表現出來,也可能出自生理或心理的種種原因。對於這些溝通障礙者,榮格以心理分析的技巧來協助他們解放潛意識裡的訊息,並幫助他們正視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有趣的是,儘管榮格自己善於冥想,也曾舉辦過拙火(Kundalini yoga)研討會來探討自發性的個人內心體驗對心理治療的意義,但由於時空的差異,他似乎沒有把教導病人靜坐、冥想,或者煉氣當作一種治療或者預防的手法。這是相當可惜的。話說回來,雖然今天有不少人已接受了腦波可以訓練的說法,並且也掌握了靜坐冥想的方法,人們與潛意識溝通不良的問題似乎並未顯著減少,這又是為什麼呢?


 


夢與精神荒原


 


其實,榮格認為與潛意識溝通的最大障礙,在於人往往不願意認真、誠實的面對自己人格的核心與內心最深處的體驗。一個優秀的心理治療者可以採用心理分析的技術來協助釋放潛意識的資訊,但仍然需要被治療者自己願意走向潛意識為他指明的道路,並承擔跨越門檻以後一切的風暴。


在一個講究理性而相對不重視內心體驗的世界裡,人習慣了生活在安全、熟悉、封閉的意識範疇當中。但是在這個畫地自限的世界裡,人能擁有地位、婚姻、名譽和財富,卻仍然感到不幸福,因為他不一定擁有充實的生活內容和意義,且不一定能夠在現有的並範圍內找到答案。這是中年人常發生的問題。一般人在青年時期把心理能量過度投注在有形的成就上,到了中年,物質的目標實現了,心理能量卻失去了戰場,因而造成精神的空虛與自我的瓦解。


與潛意識溝通是拓展眼界、走出侷限的主要方法。一個人可以透過體驗內心的存在來理解個人的價值和意義。然而,潛意識的世界雖然遼闊,卻是個別、不確定、無例可循的。當一個人決定對自己進行精神的探險時,等於走進一個歌德在《浮士德》中寫到的「無人涉足、無人通行的區域」。這裡廣大無邊,一個人可以享受到主動追求答案的自主與自由。但是這裡沒有路標,也沒有遮封閉雨的所在,如果沒有勇氣和毅力來面對各種未知的危險與痛苦,就隨時可能退縮,把自己鎖回原來狹窄的精神生活。一個世界像溫室,安全卻很快面臨極限﹔另一個世界像蠻荒,陌生不確定但是充滿自由與希望。


榮格並不反對別人駐足在意識的世界裡,他自己卻顯然選擇了勇往直前,走入潛意識的荒原。


 


夢與曼陀羅


 


一旦論及潛意識的內涵,就自然觸及生死大事。榮格認為分析心理學屬於科學研究,不帶有哲學意義。但是他的生死觀卻富含強烈的宗教意味。以佛學的語言來說,個人的潛意識相當於六識之外的末那識,它本身並不造作善惡之業,但執著於自我這個念頭。與生俱來的集體潛意識則近乎能藏、所藏、執藏的第八識─阿賴耶識。阿賴耶識中貯藏了萬法種子,歷劫生死流轉、永不滅壞﹔而集體潛意識中貯藏的則是大量初始的或本元的潛在意象,也就是榮格所稱的原型(archetype)。


佛家以十二因緣來描述阿賴耶識在業力支配下的生死流轉。榮格認為潛意識是不斷進化的,也是不完善的。人死後為什麼會一而再的投身三次元的生活而不直接進入一個靜止的、永恆的、類似於天堂的終點,就是因為這個人在前世有許多未解答的問題,只要這些問題存在於潛意識中,人就必須不斷的投入下一世,繼續學習,繼續追尋。這就是輪迴的理由。


當所有的問題都被解答,潛意識達到完美完善完整,一個人就可以與無線和恆久產生聯繫,此時靈魂無須再被安置,潛意識也不必繼續轉世。這種解脫的狀態稱作「自體的完整化」(individuation)。榮格曾自發的畫出代表自體完整性的曼陀羅(Mandala)的圖形。曼陀羅是許多文化裡頭共通的象徵,在圓形當中帶有一個四方的結構。榮格認為曼陀羅是「成形,變形,永恆心靈的永恆創造」,也是「一切道路的代表,是通向中心點,通向自體完整化的道路」。


榮格在讀過道家經典《太乙金華宗旨》之德文譯本《金花的秘密》(韋爾黑爾穆R.Wilhelm譯)後,發現觀念不謀而合。太乙金華宗旨用榮格的術語來翻譯,其實就是自體完整化的過程。太乙是元神的另一名稱,與後天的思慮、情感、意識相對,指人在一念未生之時,未受情緒、知覺干擾的寂定心體﹔而金華即金花,指道家的金丹,或榮格的曼陀羅。因此,所謂金花的秘密,在道家指煉丹之道,以及找回元神並提昇元神至靈明虛空的方法,在榮格則是指自體的完整化。兩者雖然在過程上未必相合,卻同樣以回到一個心體空虛而靈明完整的初始狀態為目標。榮格對該書的評注(commentary)成為書中重要的一部份。德文版後來譯為英、日文等多種語文,日文版的《煉金丹的秘密》又在近幾年回譯為中文的《太乙金華宗旨今譯》(可惜在輾轉相譯中,榮格的評注並未得到完整的保留)。當修道者再研習丹道典籍時,他可能不知道,通過人類共有的一個集體潛意識,他已然穿越時空,閱讀到了榮格的心靈。


 


夢與宇宙人生


 


榮格雖然不曾著意於道家的修煉,或許是因為對《易經》與煉丹之說心靈相通,對佛學、瑜珈等東方哲理也頗有認識,便不知不覺走上了同樣的大道。綜觀榮格的內心之旅,他不僅完成了潛意識充分發揮的一生,更重要的是,他輕易跨越了古今的阻隔和東西的距離,展示出一種無限的可能─不管是坐禪也好,修道也好,作夢也好,甚至對人生的好奇也好,的確是條條大路通向一個廣闊無垠的宇宙生命。


宇宙生命畢竟是一個龐大的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多年前在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一個電視訪問中,榮格被問到是否信仰上帝。他回答,「我知道。我不必相信。」(“I know. I don’t need to believe”)然而,縱使他自認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洞悉了宇宙的秘密,他的自傳透露出他終其一生仍然不斷的掙扎在深沉的困惑與無盡的焦慮之中。當一個人為了更加接近真理,選擇走入未知的荒野去從事精神探險時,外在的孤立與內在的衝突,或許是無可逃避但甘願付出的代價。


好奇的是,當這一世的形體化作了虛無,榮格是不是在新的回合裡繼續作著宇宙大夢,還是已經永遠超越了解脫的界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ga 的頭像
    Omega

    世界的變形與內聖外王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