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n 05 Mon 2009 22:42
圓形的思考.(不知怎地,就想紀錄的信)
- Jan 05 Mon 2009 21:18
圓形的思考.(不知怎地,就想紀錄的信)
- Jan 04 Sun 2009 15:54
平衡後的洞見:消除的天堂
我曾以為至善是通往天堂的道路,但現在不再那麼認為.人在矛盾之中,發展並成長,因此至善就不是朝往天堂之路的唯一地圖.理解這點,我所有的執著與眼光,都放下了.
我看見力仁的能量,我想,人是有時機與使命的...我的思路不再那麼直接與犀利.
更接近現實的運作,我的時空感不再游離在未來,回到現在了.
- Jan 03 Sat 2009 14:46
南韓連續殺人魔:柳永哲-所多瑪的謎:我在想,究竟有沒有神的救贖?還是他的一生就陷入永死的完結了..?
- Jan 01 Thu 2009 15:17
平衡後的洞見:[矛盾依附,就是存在/行動的源頭].愛侶不是同伴,又怎樣?
昨天無意間,又重讀一次:典型的性格矛盾及其发展过程
http://tw.myblog.yahoo.com/bookofdas-icarus/article?mid=1082&next=944&l=f&fid=16
這篇文章在我有了系統溝通的信念後,為我投下引起漣漪般的領悟
一切的矛盾,在因果律下,昭示出運作的規則與存在的本質與意義...一切的線性邏輯之所以無法到達天堂的原因,在於:你不可能拿掉黑暗而說光明存在.(但大部分有所信仰的人,都是因為理性堅定而中了招,認為應該是要沒有黑暗的.)
我第一次領悟,永恆的景象,是與腐朽敗壞有著相依相存的關係;那麼理性與邏輯造出來的排斥與厭惡,不就只是一種矇蔽而已?大部分的人,深深地並不知覺,自己所厭惡的東西對自己的存在,有什麼影響力,和與自己有什麼關係.
我看見自己的意識源頭,與行動,就是因為有其矛盾,才有其生長與發展的空間.當人誤以為擁有自由意志,或擁有能力,就該進行全面發展,只會把價值變得平面,不再有血有肉;而失去其生命力...
在愛中受苦的哭泣,與鍛鍊出的堅強與光輝,是不可分割的;美建立在醜惡之上,天堂更是深植於厭惡的世俗之中.沒有其反面,正面要如何運作?一切愛戀的發生,都越過理性的理解,都矛盾的相互吸引,而去愛,受到引誘,而更看見其火花.
(目前我還無法解釋,我看到的火花是什麼.)
- Dec 31 Wed 2008 11:17
平衡後的洞見:必要的清心(情感的塵埃)
這次,我很清楚,妥協不會帶來任何的建設.我只會因為感情而矇蔽真實的自己,對方也是.所有的曖昧與抱持的可能性,都只會在系統溝通下做作的融合中,造出一個虛妄的感情;這不是我想帶給任何我重視的人的關係.
我要把我的浪漫和多情收拾好,不再洩露;
我要專注在我自己的進步與發展當中,將自己的心願與天份合併,成為融入現實的東西;
我要保持溫柔與冷靜,並創造出一個屬於我的系統溝通,不是去分析利弊,不是看對方道德,而是真正地看出溝通的模式與步伐,是否能彼此親近,累積出永恆的價值;
這次,我一定要做到,不再為誰停留;真正愛我的人他會默默用自己的步伐融入我的生活,而不是只剩下一張嘴,然後叫我體諒和等待,說那才是融入他的生活;而我其他為他付出的努力,他根本當耳邊風.
唯有如此,才是真實接納,與永恆的基礎.
心願與感性是沒有用的,只有行動能創造一切;
我要清心渡日,答案會透過時光的洗鍊,自己呈現;
- Dec 30 Tue 2008 10:34
平衡後的洞見:接受的難題
(沉澱後的第一種平衡:無掛礙帶來的融入與喜悅,獨立與朝氣;最近研究題目:系統溝通的傳遞與遷移.)
昨天與輔仁見面,陪他吃肉圓.原本心中毫無牽掛,正常運作.卻沒想到,見到他時,他的眼神與舉止,依舊是敦厚清澈,但我的心頭忽然壓了一塊石頭,一層陰影悄悄將我蒙上,胸懷起了一股被壓抑與束縛的感覺...
我同時懷有獨立的喜悅,但卻好像不能動彈,志向彷彿被大鎖給鏈住了...連笑容,都無法自然湧出.
他靜靜地在我身旁吃東西,那份真誠與無悔,離我變得好遠好遠..我感受不到.只有我自己獨立的喜悅.當我們一起過馬路的時候,我感到我的身邊沒有任何別人的存在.只有我自己一個.
某種程度上可以這麼形容吧?..我需要刻意地提醒我自己,他們的存在與重要性,我從來不大是自然的感受得到;同樣的心情,也出現在力仁身上.並對於他,我更是有一種極端的感覺;他的能量與善良的一面,和他機車幼稚的一面...(我無言以對到了一種境界.)
一切的愛戀,都變得離我非常遙遠,彷彿像是一個轉角的街景,在我的步伐之下倏忽而過.我感到某些特定的訝異:[他們是人啊..我不是最重視靈魂的價值嗎?]他們在我心中的感受卻不再像是人一樣,反而像是路途的風景一般,經過了又遺忘掉.
這一次出現的平衡,是我自己從生活中獨立向上,成長進步的喜悅.我從來沒有過如此,對人毫無牽掛;沒有任何達到理想的祈求.在我心中燃燒著的,是對知識與學習的愛戀與穩定.我不曉得為什麼,這一次會變得這麼堅定與平穩,以往我總是拿著一點點小小希望,就能對人充滿決心與熱情地付出我的感情的..說一起到達幸福的地方去(因而患得患失)但這次的平衡卻非常獨立冷靜,自主不為外物所易,文靜而自持地流露出不為所動的微笑.並且,[態度是接納而喜悅的].我從自己被人性的束縛裡,解開了..(許多)
- Dec 28 Sun 2008 23:34
沉澱後的第一種平衡(難以解釋)
我忘記發生什麼事,導致這個平衡出現了.心裡變得沒有憂傷,沒有失望,也沒有挫折與混亂..心中完全是專注清楚,正面愉悅的.
由於不曉得是哪個確切的因素所造成,因此我所能做的敘述很少,也很片面.當我越分析,答案就跑得越快.也許某些真理是必要之謎吧?...
至少我好像還記得某個開頭,在植物園裡,那株漂亮發著紅葉的樹,隔日看感覺完全不同了...我感到人生的虛幻,沒有實相的那一面.除了你自己的靈魂的價值,你不可能同時追求別人的.所發生的一切,就像那日的紅葉,時光的步調會展現不同的面貌,在這當中,我只能保有我自己的,而不是去符合別人的.
我不再想要去改變別人的價值系統,或試圖把自己的系統變得可能合適於對方能接受.白話文是,我不再去想怎麼"合作"和平衡,或調適或接納;我只是不再去攬過多的責任在自己身上,(比如兩個人在一起要有什麼目標?)然後,一切都變得清楚許多.我的思考不再受到外在價值的干擾,去束縛我該怎麼做.
我只辨認,這個環境的遊戲規則是什麼?該怎麼跳開障礙與實現?當愛是一種障礙,我就不勉強自己去愛.
我覺得把自己的職責與目標逐步實現,就是一種真理.那會引導你走到該走的路上,當你停留在人們所期望你達到的道德時,你會迷失而傾覆.變成融入是一種虛妄,孤獨也是一種虛妄的為難境界.
唉,反正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
總之,某種平衡就是出現了.
- Dec 27 Sat 2008 11:09
一個月的沉澱
昨晚,去力仁那,他說:[看到妳有一種喜悅的感受].我隨口道:[真的嗎?]他說:[你這樣問就沒有了.]後來他送我下樓時,也跟我說:[每次你來我都睡得比較好.]當我們輕輕擁別時,他懷抱裡的感情,非常浪漫而又真誠.我輕輕靠在他的肩膀上,兩人不發一語.然後就道別了.
在我的感情與認知中空格的間隙,讓我的感受變得極端,在空蕩與充實之中,以秒速來回.而我的認知即使再客觀與冷靜,也絲毫不能影響,我的需求就是有所缺乏的事實,情感就是不能滿足的現況.讓我的處境與回應,有兩股力量在做拉扯,變得很不穩定.
因此,我不想交男朋友,我想自己變得獨立去找答案.到底在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當中,我會感到穩定與幸福?於是我向輔仁提出給我一個月的時間找答案.我必須找到那個平衡點在哪裡!我知道所有的感情都是真實的,但是在我的認知當中,他很虛幻而將我束縛.
力仁:[妳又在玩什麼分手的遊戲阿?...我以為你是完全接受輔仁你才回去的.]
我:[well,我也以為我接受了...]
但我真正想說的是,我覺得我和人的界限出了問題,我覺得,除非我找到答案,我就不能充分的接受我自己,和我所珍愛的人.
- Dec 26 Fri 2008 08:35
科學家 首證盲視的存在
因中風導致完全失明的男子TN能「感受」路況,成功穿過一條滿布雜物的通道;腦部掃描顯示,他也可以分辨出別人恐懼、憤怒和喜悅等表情。TN的例子顯示部分失明人士能「看見」眼睛看不見的東西,證明「盲視現象」的存在。
這項研究由荷蘭蒂爾堡大學的海爾德教授負責。她說:「這絕對是首次有關人類盲視能力的研究。」她認為,盲人透過潛意識察覺自己看不見的事物,以往亦有研究顯示,腦部受損的猴子也有類似的能力。這種演化而來的能力非常重要,可以幫助失明人士在現實世界中生存。
- Dec 22 Mon 2008 00:28
*精選好文-佛教法師和心理治療師的對話*第五個障礙:修慧的認知失調圓舞曲(下)
治療師:我對於梭巴仁波切的說法,是一點也不訝異。因為,大乘佛教上師都是在講怎樣空掉意識內容,才能超越所有的主客對立,進入「一切妄想煩惱自然不起」的佛性境界。因此他們認為心理治療是在七情六欲的意識內容中打滾,一點價值都沒有。所以,我們才會用原始佛教的正念法門,它的優點就是沒有絕對真心的宗教偏見,是一種分析心理活動的中立性注意技術。
也因此,只有修持原始佛教的西方內觀禪老師康菲爾德,才提出了修行陰影面的觀照問題,才敢承認即使是最優秀的禪修者也有深度心理創傷,需要心理治療來幫忙,而無法單靠禪修來調伏。
所以,在一九九三年時,有二十二位西方法師跟達賴喇嘛開會討論西方傳法事宜,就建議傳統佛法要跟心理治療找出一條結合之道。此外,從存在主義心理學的立場來看,在宗教儀式的觀想中承受眾生的苦難,很可能會掉入抽象的道德理想的陷阱,只處理「一般化他者(generalized other)」,而不在多元性和含混性的歷史處境中,傾聽和關懷「具體化他者(concrete other)」的苦難。
- Dec 22 Mon 2008 00:27
*精選好文-佛教法師和心理治療師的對話*第五個障礙:修慧的認知失調圓舞曲(中)
為什么中國佛教在明清時期會敗得這么慘呢?如果是別人的話,一定會講佛法的歷史倒退是人的問題,跟圓教思想無關。可是,每當我想到玄奘大師當年對於中國以玄學來詮釋佛法的焦慮,和印順長老對於佛教從現實正觀轉至諸佛深定的擔憂,我不得不說:「中國佛教的圓融無礙,如果再不重視智的功能,而只強調心的主體性的話,就會被濫用為一種很廉價的樂觀心理,而只能說些天真的大團圓理境,卻把真正能觀析苦境因緣的正智,擺在香案上頭供著不用。」
不過,風水還真是輪流轉,中國社會的現代化要用「理性啟蒙」來取代「道德專制」,並開始知道不能用道德政治的權力,來干涉宗教的「出世間言論」。結果在臺灣經濟火速發展的情況下,儒家道德觀對於人心的疏離不安已無安慰效果,只有佛教的宗教儀式還有很大的市場需求,就造成「儒門淡薄、佛門大興旺」的狀況。
佛教復興了二十年後,臺灣人真的是有夠靈活,總算領悟到要把圓教的形上理念圓舞曲,重新放回原始佛教的「內觀禪」脈絡之中,才能重新找出一套實踐知識,來恢復中道觀的生命力,好讓俗人在社會衝突的生活脈絡中,也能開始「傾世界之力一直念住」。
- Dec 22 Mon 2008 00:25
*精選好文-佛教法師和心理治療師的對話*第五個障礙:修慧的認知失調圓舞曲(上)
法師:這種信心療法在大乘佛教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因為大乘主張人人應信解如來法身的果德,才能以智能查證「疾病本空」的道理,讓地、水、火、風等四大失調的苦患自動消失。問題是這種「觀析治病」的智慧法門,沒有幾個人做得到。所以,天臺智者大師指出玄觀不行的人可以令心王住于丹田、足下或患部,或是善用各種呼吸氣息的調節法門,也能除滅病苦。但是,沒耐心修止觀法門的人還是很多,這些人就得靠修福懺悔或是持誦咒語的方便法門,才能得到治病效果。
你看,智者大師把信仰療法分得多清楚,從最高的玄理觀照層次到基本日用的止觀法門,再到緊急救援用的懺法和咒術,真是中國史上第一個試圖「打破咒術迷戀」的醫學分類原則。日本天臺學者安藤俊雄就指出,智者大師的醫學思想可說是集南北朝時期醫僧學派之大成,而且其檢知善惡根性的分析方法,具有近代精神醫學的性格。可惜,中國佛教不像西藏佛教有教權制,沒辦法有醫僧組織來繼續研發佛教的醫學思想,所以智者大師的止觀醫學經安史之亂後,就差不多失傳了。
有時我深深覺得歷史在開信仰療法的玩笑。你想想,古代人在欠缺醫療服務和醫學知識的情況下,被迫要追求無形面力量的支持,因此由各類神佛經紀人開發出來的信心療法簡直五花八門,吃香灰和喝大悲水是最經濟最普遍的,助印善書和念大悲咒也很流行,習靜養生的反而很少。可是,現代人在心理壓力倍增的情況下,反而學會欣賞習靜養生的法門,以減輕過度依賴藥物的情形。
- Dec 22 Mon 2008 00:22
*精選好文-佛教法師和心理治療師的對話*第四個障礙:修定的自戀症(下)
當初,我們哈佛醫學院對於印度上師如何從定境中得到咒術力量也不是很感興趣,因為那涉及到自我從時空環境中完全撤離的問題。根據精神醫學界對這個撤離過程的瞭解,很多人會因為「全能的幻想」,而耗弱了客觀審視現實環境的能力,連帶也無法察覺到人我接觸的生命意味,因而跑去追逐指導別人的快感。有關這點,唐望(Don Juan)也曾說過:古代的巫士執迷於巫術技巧的應用,一心追逐控制他人所能帶來的利益。現代巫士則執著於巫術本質的探索,追求知覺自由的最大可能限度。
所以,從社會醫療的觀點來看,我們認為靜坐的養生旨趣反而比上師的咒術力量更能利益眾生,也更少副作用。我們一開始感興趣的是靜坐的「鬆弛反應」面,因為這有助於解決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可以減緩壓力和焦慮的折磨力量,對於高血壓和心臟病的治療很有用。而且,我們的心臟科醫生班遜(Herbert Benson)認為,不必花幾百塊美金去超覺靜坐那兒,跟上師領一個不得外泄的梵咒,因為只要你用任何簡單的祈禱詞來取代,也一樣能發揮治癒的力量,達成深層鬆弛的效果。
於是,班遜醫生決定進一步研究鬆弛反應和宗教信念結合,能夠發揮出什麼樣的信心效應?以及「信心效應」和「安慰劑效應」有何不同之處?因此,他趁一九七九年DaLai喇嘛訪問哈佛大學時,當面提出「靜坐的內在控制作用和信心效應」這個研究計畫。DaLai喇嘛認為這個計畫在說服西方人相信宗教修行的精神力量上面,或許比宗教哲學的說明更有效一千倍,就答應安排三位修行高僧來配合這項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這三位元高僧的拙火瑜珈可以控制人體的生理機制,產生強化氣血循環的熱能,使手指與腳指的皮膚溫度提升五度以上。
- Dec 22 Mon 2008 00:14
*精選好文-佛教法師和心理治療師的對話*第四個障礙:修定的自戀症(上)
第四個障礙:修定的自戀症
治療師:由於西方人沒有「眾生皆有佛性」的信念,我們不關心這種海洋感覺的純淨度是否相應於真如本覺,反倒是想要瞭解東方的冥想經驗有沒有從外界完全退縮的本我快樂成分?也就是說,精神分析的目標是要研究「冥想經驗的副作用」,看看那些靜坐者是不是有逃避主義者的「自戀式寂靜」傾向,或是有躲避「焦慮刺激物」的人格解離傾向。不過,有些精神科治療師是「一竿子打翻一條船」,反正他們認定你想往那種隱晦而神秘的心理狀態裏鑽,就表示你有心理退化的病態跡象了。
為此,《EQ》作者高曼就被平白糗了一頓,事情發生在他念哈佛臨床心理研究所時,跟臨床診斷科教授說,他自己有每天打坐的習慣,教授很驚訝,問他打坐是為了什麼,而且很快就判斷他有「強迫性防衛」症候群。意思是說,他不由自主地依賴這種打坐儀式,來躲避日常生活的焦慮情境。
- Dec 21 Sun 2008 23:59
*精選好文-佛教法師和心理治療師的對話*從道德情感到靈性情感
治療師:所以,心靈醫治運動指出:能不能有向神性臣服的更生經驗,是宗教人與道學家的區別所在。這些運動健將常說一個故事,內容是有人夜行至懸崖邊時,失足滑下,還好他抓住一個樹枝,就使盡吃奶力氣翻爬至樹幹上坐下,死守不動,可是樹根開始鬆動,他後悔當初不去練攀岩技巧,所以心情很絕望,認為自己死定了,死守也沒有意思,乾脆撒手跳下去,結果竟然安全降落,原來這顆樹只離地三丈而已,他樂得學起印地安人給大地一個深情之吻。
這故事的啟示,是在說當你跌入生命低潮時,絕望的潮水自會衝擊你自己那堵假堅強的心靈死牆,突然間,過去一生保護自己的所有粉飾措施,好像都付諸東流水了。此時,不要用道德碎片的硬化劑來填補裂縫,那種自我倚靠的驕慢太辛勞了。不妨改用看日本劇那種感動的柔和心境,來棄守自己那道頑強的自我保護牆,讓「神性大地」承受我們所有的原始罪惡和道德糾結的情緒石塊。
- Dec 21 Sun 2008 23:56
*精選好文-佛教法師和心理治療師的對話*第三個障礙:追求社會榮耀的完美主義
http://www.accim.org/starinstruction/psychsoul/squeamishness.html#
法師:可是,維護群體秩序的道德和諧,也是宗教的職責所在,怎能說是被綁住了呢?雖然,中國佛教的道德形上學並不會要求人民主張一種抗拒國家權力濫用的良心自由,而毋寧是只會要求國民履行一種服從國家秩序規定的責任義務,並且希望對脫離道德約束的文化領域,如電視電影、書報雜誌,還有最新盛行的網路色情,加以嚴格看管。
- Dec 21 Sun 2008 23:51
*精選好文-佛教法師和心理治療師的對話*二:文化活力衰竭的宗教團體
http://www.accim.org/starinstruction/psychsoul/squeamishness.html#文化活力衰竭
法師:不要用地獄來做恐嚇手段,這點大家都同意,但是為什麼要與傳統的父母式道德觀劃清界線呢?
- Dec 21 Sun 2008 23:42
*精選好文-佛教法師和心理治療師的對話*一:宗教信仰會引發什麼心理障礙?
- Dec 19 Fri 2008 09:42
永恆的太陽
昨晚,又跟力仁見面,我在想,已經治療完畢,我獨立了吧?能量還能提示什麼呢?...到底會走到什麼境界去?刮痧完,一樣,力仁靜靜入睡,我也安靜地坐在床邊,感受他身上的能量.
結果,我重新看見15歲時看見的,那顆永恆的太陽...
原來,我找了10年的東西,一直都一樣...
這件事蠻奧妙,好像從前的路得再走一次一樣..這次,我該做到什麼,才會使整個情況是明智而得體的?
又為什麼?又讓我再度遇到,同樣的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