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
長期以來我的主客觀衝突,之所以影響到我表達自己的原因,是來自於我有顧慮大眾眼光的焦慮
我有很強烈要根據大眾眼光去拿捏自己言行分寸以使自己不被反駁,不被誤解的顧慮.
於是我的思緒就會很雜亂而斷錯,因為我的注意力不在事件上
而是注意到並分析,別人的立場是甚麼?價值觀是甚麼?會怎麼想?會怎麼看?
面對著這樣系統龐大的紛雜眼光,我的[注意力失去了焦點],只在無法解決的衝突上,自己被淹沒與消失...
因為在社會的轉型中,屬於我上一個時代的價值觀與倫理道德,已經在後現代當中凋零了...
那是一種木訥跟震撼,想試圖呈現一種美好的價值觀,但卻在個人利益的競爭與較勁中朝向破滅...
這像是失語一般的沉默,除了沉默,唯有沉默,還能夠擁有甚麼?
我感到自己所擁有的絲毫不剩.這就是我內心源頭的匱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