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心理學理論\雜誌、態度 (99)
- Aug 27 Tue 2013 11:44
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 Aug 22 Thu 2013 19:53
為什麼藥物會讓人成癮或產生依賴性?
認知是藥物成癮的關鍵 :
近期的研究顯示,藥物濫用改變認知活動(例如,決策及克制能力),導致成癮及復發。
大部分物質濫用研究者曾相信,"藥物增強效果"最能解釋藥物濫用及成癮",藥理學研究已支持此觀點,顯示成癮藥物強烈地影響大腦多巴鞍系統,它管理情緒反應,且提供"持續使用"情緒酬償,而在成癮過程中扮演部分角色。
雖然如此,科學家逐漸發現問題比想像中複雜。人類大腦影像研究及動物神經心理學研究顯示,重複藥物使用阻斷前額葉皮質活動,它主宰認知活動,像決策、反應抑制、計劃及記憶。
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管理局(NIDA)的神經科學及行為研究所之Herb Weingartner博士說:「我們現在知道許多上癮藥物的作用不僅在於影響腦部而改變情緒,也影響我們的認知歷程」。
- Aug 20 Tue 2013 08:56
權力的面向


- Aug 17 Sat 2013 15:34
有影響力的簡報技巧-打造競爭Lead
打造競爭Lead
原文摘錄至臉書粉絲團[打造競爭Lead]
若有侵權將立即刪除。
有夥伴留言提問,究竟我如何構思課程的簡報?這的確是一個可以深入學習的課題。我們可以從如何教學生解題開始說起。
- Aug 17 Sat 2013 15:20
人資部門不應再忽略長期失業者
原文網址,若有侵權將立即刪除。
彼得‧卡裴利 (Peter Cappelli)
彼得‧卡裴利於華頓商學院(the Wharton School)擔任管理學教授,同時也是數本書的作者,最新著作為《印度之道》(The India Wa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2010)。
- Aug 17 Sat 2013 14:49
花80%時間溝通, 讓對的人有對的資訊
原文網址,若有侵權將立即刪除。
你知道,專案經理通常把80%的時間花在哪裡嗎?
不是計畫,亦非執行,答案是溝通。《專案管理知識體指南》(PMBOK® Guide)對於專案溝通管理的界定是,「確保能適時、適當地產生、蒐集、發布、儲存、擷取及最終處置專案資訊」所需的一系列流程,包括辨識利害關係者、規畫溝通、發布資訊、管理利害關係者的期望,以及報告績效等。簡單說,在執行專案時,所謂有效的溝通,就是在不同利害關係者之間,搭起一座橋梁,無論是定期發布專案績效,或是當專案內容變更時,都要即時讓利害關係者知道。溝通,「就如同支撐專案管理、讓其穩固的骨幹一般,」《專案管理立即上手》(project management)指出。
3步驟做好溝通管理
- Aug 17 Sat 2013 14:44
【效率祕技】破解辦公室效率3迷思, 贏得專注力
原文網址,若有侵權,將立即刪除。
「同時做多件事,才有高效率?」「創新,就得超乎想像?」「專注學一件事,才能學得好?」職場上有許多大家都覺得「沒錯!」的定見,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 Aug 17 Sat 2013 14:20
五件聰明人會做的事!(溝通的步驟)
學習從來不會停止,但是大部份人認為的學習都是自然而然地。只是隨著時間的累積,我們腦袋裝了越來越多的經驗,容納新思維的空間似乎越來越少?Inc告訴大家,其實有五件事情,是聰明人真正會做的事情,幫助你學習得更多。
1.平息你內在的聲音
當你在聽對方說話時,內在會有一個極小的聲音,那就是你的意見,而這個意見往往會比外在聲音更容易吸引你的注意,所以試著平息內在的聲音,試著將注意力多放在演講者身上,你將會學到更多。
- Aug 14 Wed 2013 11:37
【如果平靜來自於看見整體存在,悲慘則必起源於失去了洞察。】
我們開始意識到心靈清澈、滿懷感激、欣賞艷陽高懸天際,歌唱聽著鳥兒歌唱,正陶醉在生命所上演的奇蹟之時,忽然間我們不小心撞傷腳趾,在那疼痛的瞬間,整個世界頓時縮成我們那可憐的腳趾,你哪還記得剛剛上演美好的一切,現在。可能這一兩天走路會有些困難,每走一步,我們都會想起它~~可憐的腳趾頭。
到底是什麼「定義」了我們的日子?是行走時受傷的腳趾帶剌的疼痛感,還是仍然不斷發生的奇蹟?只因為放不下生活中這些芝麻綠豆小事就擾亂了我們的步調陷入悲慘的日子當中。
想當初我們總是心懷感激,並不把什麼當作理所當然時,感激有足夠的東西可以吃,感激自己健康才得以進食。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曾幾何時我們短視到只注意這些無足輕重的事實,然後某一天發現自己坐在餐廳裡發火,只因為蛋沒有煎熟,或是肉餅不照我們喜歡的調味去做。
當我們窄化了視角,就處處都是問題。我們忘記自己曾經寂寞,夢想身邊能有一位伴侶相伴;我們忘記初次看見他人的美好是怎麼一回事;我們也忘了自己第一次被人欣賞、擁抱及傾聽的快意。一旦我們「看不見」了,我們就會為沒泡水的髒盤子留在碗槽裡而發脾氣,也會在半夜醒來因為另一伴扯走棉被而懊惱不已。
- Aug 14 Wed 2013 11:30
【聯強EMBA】組織溝通—Z型溝通
- Aug 14 Wed 2013 10:59
鍛鍊意志力,彈指之間
長期研究意志力的心理學教授羅伊.包密斯特(Roy F. Baumeister)揭露出意志力的另一面。他做了一項實驗,要求受試者禁食一餐來到實驗室,然後給他們兩個選擇:一碗蘿蔔和一盤剛烤好的餅乾。半數受試者收到的指令是吃餅乾,不能吃蘿蔔;另一半則是只能吃蘿蔔,不能吃餅乾。接下來,研究人員要求受試者完成一個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無解的益智遊戲。這個實驗背後的假設是,吃蘿蔔的受試者已將意志力用於拒絕餅乾的誘惑,會比另一組更容易放棄。結果,蘿蔔組平均只用了餅乾組一半的時間就放棄了。
包密斯特結論,人的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樣,用久了會感到疲累。而且意志力是一項有限的資源,在不同事情上運用的意志力其實是同一種力量。換言之,不是我們沒有意志力,而是我們在明茲伯格描述的日常生活裡,耗盡了意志力。包密斯特指出,「自我規範失敗,是我們當代最主要的社會病態。」
肌肉的概念可以解釋意志力耗盡的現象,但也意味著我們可以儲備意志力、鍛鍊意志力肌肉,讓它更強壯。
同樣地,專業運動員可以透過訓練,培養強健的肉體與意志力,他們懂得以意志力克服身體的極限。運動科學教授提姆西‧諾克斯(Timothy Noakes)研究耐久賽運動員時發現,當運動員感覺疲勞的時候,其實肌肉並非真的到達極限,而是大腦下達的自我保護機制。經過長久訓練的運動員就是可以忽略第一波的疲勞,超越體能極限,繼續挑戰下去。
美國西點軍校則透過榮譽、紀律與服從,訓練學生培養意志力;西點軍校的行為準則是「沒有藉口」,因為只要有了藉口與理由,意志力就會打折扣。杜拉克對此大加讚揚,認為西點軍校是全世界最優秀的商學院。
- Aug 08 Thu 2013 10:35
自愛才是自信的源頭
自愛才是自信的源頭
無論是親和力、魅力、自信,這些特質或能力,都是彰顯在外的,但其實要先對自己親和,才能展現親和力,要先喜歡自己才能發揮魅力,要先了解、相信自己,才能秀出自信。
自愛是一種自我療癒的能力,他是由理解、認同與行動所組合起來的。
首先我們必須先理解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有他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所以我們可以在遭遇過後,重新用不同的觀點、視野或角度來看待這些事。
不自愛的人覺得這些遭遇不公平,而自愛的人可能會覺得是這次運氣不是很好,或是這樣的安排是不是有其他的原因,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Jul 19 Fri 2013 22:43
與自己相遇的ㄧ千種偽裝-同哀傷
榮格曾說,我們在一路上,總是以一千種偽裝,與自己相遇。
意思即是我們總是投射出自己過往的經驗,還有在經驗中的情感與未處理的傷痛在後來的人生路途。而這些投射可以偽裝成任何的人,任何的反應,在任何與人接觸的剎那間感受、重演。
並且,無意識的複製關係的型態與互動經驗在後來的人際關係中,透過無意識的人際心理遊戲操弄,來讓自己進入某一種過往的傷痛情節,或對自己形象與自我評價的再次證明與認定。
其實,我們並未真實的和人互動,未真實的認識他人與自己,只是將自己不斷的投射,再與那些自己,相遇。
- Jul 06 Sat 2013 22:53
好書推薦:其實我們都受傷了:在關係中療癒傷痛,學習成長。
好書推薦~!原文網址 ,若有侵權將立即刪除。
【自序】看見關係中帶著傷的「我們」
第一章 論關係
- Jun 28 Fri 2013 09:17
消費心理學:漁翁效應。
原文網址,若有侵權,將立即刪除。
兩年前曾寫到一個有趣的新行銷理論,這是當時一篇近期刊登在《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的研究,深深影響到消費心理學,科學家發現,當人們有兩個選擇,左邊、右邊,看起來都不錯,怎麼辦,不知道要選哪一個?眼看就幾乎決定了要選其中一個(稱它為第一名)了,這時候,如果這個「第一名」突然「沒了」,不能選了,理論上來看,這個人應該就會直接選那個剛剛難以決定的「第二名」,不是嗎?
- Jun 25 Tue 2013 13:51
感受的位置
如果當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跟他的行為反應相反,該怎麼進行協談?...(舉例:表面說不在乎但其實沒有放下,但是也不知道自己放不下的是甚麼...天啊...)
如果當我的來談者還沒有準備好面對,我該如何幫助他去準備面對他生命中的黑暗?
我真的覺得這好難哦...@@
但是首先我需要先反省自己的動機與意圖,是否是真正的尊重對方的處境跟決定?是否真正的接納跟信任?
我必須坦誠..我常常是出於擔心,出於判斷這不對而想要插手...我實在是必須改掉雞婆這個習慣阿@@...
所以其實我明白到的是,我需要真的藉由同理去設身處地明白對方沒有用言談表示的肢體語言所傳達的意義,而不光是聽對方的說詞。
說詞是會變的東西,用來防衛跟表示自己的尊嚴,但是感受跟心態才是他內心當中真正看待自己的位置。
- Jun 23 Sun 2013 15:35
絞盡腦汁想出來的諮商風格!
1.你對發生的事情(事件,自己的感受或他人的對待)的認識是什麼?
---------先問來談者對自己處境的診斷。
(個人認為尤其適合陪伴感覺脆弱的案主,調閱記憶才能讓對方說出自己真實負面感受,跟對這個感受的經驗,才能夠面對恐懼跟憤怒等感受。)
ex:這個羞愧從什麼時候開始來到你的身邊?住進你的生活裡?
(可使用譬喻,將感覺跟案主本身分開)
(立即性反應+簡述語意;建立關係。
回應案主他此時此刻的細微反應,對他的看見,如果他很沉默的話。)
- Jun 19 Wed 2013 11:16
找到靈魂深處的閃光之處,這樣才能照亮自己的人生。
【擋得住誘惑】
定!
1、誘惑是無形的陷阱,誘惑越大,陷阱越深...擋住一陣子誘惑,享受一輩子收益。
2、只有不計較短期的失去,才能長期的得到,只有擋得住短期的誘惑,才能擁有長期的利益。
3、知道自己不能做什麼,比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更定慧,以宇宙定義得失,以大愛兼容天下,方能大成。
- May 25 Sat 2013 16:18
選擇比天賦更重要
(本文譯自貝佐斯在普林斯頓大學2010年學士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原譯者無法考察,根據用語,猜測為簡體轉正體中文,本文已再經過編修,英文原文可參考普林斯頓大學官網)
在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的夏天總是在德州祖父母的農場中度過。我幫忙修理風車,為牛接種疫苗,也做其它家務。
每天下午,我們都會看肥皂劇,尤其是「我們的歲月」。我的祖父母參加了一個房車俱樂部,那是一群駕駛Airstream拖掛型房車的人們,他們結伴遍遊美國和加拿大。每隔幾個夏天,我也會加入他 們。我們把房車掛在祖父的小汽車後面,然後加入300餘名Airstream探險者們組成的浩蕩隊伍。
我愛我的祖父母,我崇敬他們,也真心期盼這些旅程。那是一次我大概十歲時的旅行,我照例坐在後座的長椅上,祖父開著車,祖母坐在他旁邊,抽著煙。我討厭煙味。
在那樣的年紀,我會找任何藉口做些估測或者小算術。我會計算油耗還有雜貨開銷等雞毛蒜皮的小事。我聽過一個有關抽煙的廣告。我記不得細節了,但是廣告大意是說,每吸一口香煙會減少幾分鐘的壽命,大概是兩分鐘。無論如何,我決定為祖母做個算術。我估算了祖母每天要吸幾支香煙,每支香煙要抽幾口等等,然後心滿意足地得出了一個合理的數字。接著,我戳了坐在前面的祖母的頭,又拍了拍她的肩膀,然後驕傲地宣稱,「每天吸兩分鐘的煙,你就少活九年!」
我清晰地記得接下來發生了什麼,而那是我意料之外的。我本期待著小聰明和算術技巧能贏得掌聲,但那並沒有發生。相反,我的祖母哭泣起來。我的祖父之前一直在默默開車,把車停在了路邊,走下車來,打開了我的車門,等著我跟他下車。我惹麻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