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這是北極星的事情我想了很久,發覺自己的道德標準過於嚴苛而反省自己...........

(他只是說想我跟喜歡我,雖然茲事體大,可是....我好像也不應該充滿了質疑。我不喜歡,自己這樣質疑他人的態度,會失去平衡,會看不見真相,會成為不安的奴隸)

 

他可是北極星阿!~如果連能夠當我的典範的人,我都質疑他了,我這輩子怎麼知人善任呢?

他其實是個很好的人,好到讓我覺得,我無法要求一個人沒有過失....你知道嗎?.....

他不管是在工作表現、待人處世是如此的為人著想....毫不批評.....也使我不敢批評他...因為他總是很中肯的看事情..看待人的處境。

他唯一的錯或許就是喜歡上我了....但這也算一種錯嗎?

我很認真的思考....自己對於是非道德的價值判斷到底怎麼來的?因為一但決定做了,就會產生後果,所以我必須謹慎判斷,不妄加批評。

我最欣賞他的,就是他的為人跟品行。真的是非常值得學習的榜樣。姐姐也這麼說。

 

他為人的著想,是從客觀的事件與處境,去思考是否符合人性運作?我希望我也能這樣,去判斷跟處理人跟事情的關係。這是他教會我的,帶給我的極大的力量。

但是,當我問他跟姐姐之間是否有什麼感情問題?...他又說沒有....所以我實在...不知道有什麼事件...可以幫助我看待他...嗯...他的行為跟情感反應耶...

我不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也不懂他喜歡我什麼?...所以我充滿了顧慮。

姐姐是說他貪心。但是我覺得北極星是個厚道的人,他不會去說姐姐哪些地方他不滿足,像是之前姐姐跟他沒有承認關係,或者姐姐的病情....正常來說我覺得...總會多少有讓人感到缺憾的地方吧?嗯?...

我的話~嗯,我總覺得,應該還有點別的東西在背後吧?恩?

難道會沒有嗎?...

但他們也不像感情不好的情人,我感覺他們感情是挺好的。

所以我算是一整個一頭霧水...

或許問題在我身上?因為我看到了我跟他之間的共鳴。不過....他怎麼會這樣一頭栽進來泥..?...

 

但不管怎麼說,這是在我生命中,首次很認真的開始去思考,我的生命與人生裡願意與容許承擔哪些人為的錯誤,是不感覺到危險的?

因為畢竟,只要是人,就會犯錯。小錯不需要太計較的,我需要找到大錯跟小錯之間的標準,往後我的判斷能力與決策能力才會真正的準確與明悟。

我不能在一開始就慌張會犯錯,這樣怎麼能夠使自己具有競爭力,持續走到終點呢?

我必須思考清楚,才能夠成為明君!~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12235

 

名句誕生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充耳,所以塞聰。~西漢‧東方朔〈答客難〉

讀懂名句

水過於清澈,魚就無法生存,人太過嚴苛就沒有朋友。在上位者,冠冕前有垂下的玉珠,就是為了不要看見人們的小過失;冠冕兩旁有黃棉擋住了耳朵,就是為了不要聽見小人的讒言。

名句故事

傳說黃帝始作冠冕,《風俗通義‧皇霸》說:「黃帝作冕垂旒,目不斜視;充纊,耳不聽讒言也。」

遠古的領導者在禮帽前垂下玉飾珍珠,應是為了增加神祕感,使一般人不易看清其臉色喜怒,但有了賦予「垂旒」道德意義,說是讓領導人眼睛不會看到邪惡的事情;在冕的兩邊加上兩團棉球擋住耳朵,想必是一種取暖措施,卻說成讓領導人耳朵聽不到小人的讒言,聽不見不義的話。不過,到了東方朔筆下,皇帝的垂旒,卻變成了讓皇帝不要太明察。

人不能十全十美,聖人孔子也要到七十歲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何況一般人!君王如果要求屬下十全十美,那麼就沒有人才可以用了。或者用了人才,很快地就會被糟蹋毀滅,這就是上位者容易有的毛病。所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太乾淨的水缺乏養分,也沒有躲藏空間,魚無法生存;而人活在一個太純淨的環境,標準過高,也容易沒有朋友。

新新名句

春秋時代,楚莊王有一次宴請文武百官,飲酒作樂、聽歌賞舞。夜色來臨,楚莊王命人點起蠟燭,繼續喝酒狂歡。同時,楚莊王也要愛妾麥姬、許姬去跟大臣敬酒。忽然,一陣風吹來,黑暗籠罩了大家,許姬感覺被摸了一把,她反應很快地扯下那人的帽纓,回到楚莊王身邊,告訴他等一下看誰帽纓斷了,就知道誰是那鹹豬手。豈料楚莊王聽了跟大家說:「我們這樣摸黑喝酒,不也挺有趣的嗎?就暫時別把燈點上了吧!」最後酒酣耳熱之際,楚莊王問大家:「真的很高興嗎?不把帽纓扯斷的話,就不算盡興!」大家紛紛把帽纓扯斷了。

許姬為這件事很不高興,楚莊王解釋,宴請大臣是為了同樂,喝醉了酒有一些失態也是難免,如果為此處罰臣子,就失去原來的美意了。過了幾年,楚莊王攻打鄭國,有一位叫唐狡的將軍特別勇猛,衝鋒陷陣,使楚莊王威名大振,原來他就是當年被許姬扯斷帽纓的人。他奮勇殺敵,為了報答楚莊王的寬容大度。

曹植〈求自試表〉說:「臣聞明主使臣不廢有罪,故奔北敗軍之將用,秦魯以成其功;絕纓盜馬之臣赦,楚趙以濟其難。」其中的「絕纓」便是指「楚莊絕纓」這個歷史典故。

上位者在處理人事問題時,應有彈性,不吹毛求疵,對於枝微末節之事不妨放過。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意思是管理就像烹煮小魚,不要常去攪動它,倘若政令嚴苛,人民無所措其手足,那麼這個團體就會像被翻來覆去的小魚一樣分崩離析了。

 

 

http://bbs.wenweipo.com/thread-111587-1-1.html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意思: 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要求別人太嚴格了,就沒有夥伴。現在有時用來表示對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說「水清無魚」 。

水至清則無魚,這是盡人皆知的道理。原因無非是水過於清澈,魚難以生存, 「人至察則無徒」,察,就是苛察。徒,即同類或夥伴的意思,現在就是指 「朋友」。 這引喻現實社會裡,人太精明而過分苛察,就不能容人,就沒有夥伴沒有朋友。因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的過錯或性格上的差異。
 

班固《漢書》卷六十五 東方朔傳第三十五
 「雖然,安可以不務修身乎哉!《詩》云:『鼓鍾於宮,聲聞於外。』『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苟能修身,何患不榮!太公體行仁義,七十有二乃設用於文、武,得信厥說,封於齊,七百歲而不絕。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辟若鶺鴒,飛且鳴矣。傳曰:『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計其功。』《詩》云:『禮義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故曰:『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充耳,所以塞聰。』明有所不見,聰有所不聞,舉大德,赦小過,無求備於一人之義也。枉
  而直之,使自得之;優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蓋聖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則敏且廣矣。
  另一說,《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篇》:「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待考)
  徒,就是同類或夥伴的意思,譯為現在的話就是「朋友」。人太精明了就沒有夥伴沒有朋友,因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有小小的過錯或性格上的小小差異,他過分要求與一己的同一或者要求所有人一舉一動均符合或者滿足一己的標準,但人總是有著各種不同的性格和待人處事的方式,除非是克隆體,否則永遠無法達到每事的一致的,因此出現摩擦以至矛盾、衝突就是必然的結果,此時如果不能以一種寬容的精神調和於其間,事勢就將無法收拾,結局便是人心不附,眾叛親離。


有網友調侃地更改了後半句,說是「人至賤則無敵」;意思我想無非是說當今社會為人處事得臉皮厚些、心胸寬廣些才能行得通、混得開,並不是真的要人變賤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