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劉揚銘 | 社會觀察

https://tw.news.yahoo.com/blogs/society-watch/%E7%...

在臉書看到朋友討論:「是台灣人不在乎自己的工作,所以事情總是做不好,還是因為社會有職業歧視,所以無心把工作做好?」

回想過去每次搬家或家裡裝潢,幾乎沒遇過讓人覺得服務優異的工班,施工出問題卻是稀鬆平常;而我自己身處的編輯、出版、設計產業也一樣,委託的案子要做出令人激賞的成果,機率不高,反倒是案主不追求品質、工作者也交差了事的情況很常見。

我們都看過日本節目,搬家公司、住宅改造、料理拉麵……再冷門的行業都可以做出電視冠軍,追求完美的職人精神讓人佩服,但在台灣,就連把路鋪平也是一種奢求,工作者不在乎自己的工作,到底是為什麼呢?

薪水低,買不到專業?
流行的解釋是「出香蕉的人只請得到猴子」,不願意給更多的薪水、更高的委託金額,自然也別想得到什麼令人感動的服務。如果只想用最便宜的代價獲得成果,當然也只能得到交差了事的下場。

此外還有一種解釋是「台灣人不尊重專業」,我們都時常聽到設計師抱怨,案主不懂卻要外行指導內行,好設計你不挑,偏挑那個拿來墊底用的爛方案。不尊重專業,不放手讓專家發揮,搞到最後不歡而散,自然也得不到什麼滿意的結果。

上面的解釋都有道理,但我隱約覺得,不願多付錢、不尊重專業的背後還有更深的原因,非常主觀的說,我認為那是台灣人沒有「認真對待」自己工作的習慣,對工作沒有愛──我們沒想過自己做的事有什麼意義、沒想過為什麼要做、也不熱愛這份職業,只覺得工作是一種賺錢的手段,有賺錢就好──如此一來,自然不會想把工作做好。

講到這裡也許有人想開罵了。但所謂「不認真對待工作」不是要指責工作者的個人能力或態度,也不是重提「年輕人都不努力,哪像我們以前……」(以下省略500字)這種老生常談,而是想討論台灣社會發展脈絡下,所形成的集體概念。

若講白話,就是:「你找工作的時候在乎什麼?爸媽怎麼看待你的工作?朋友怎麼看待你的工作?」這種程度的問題。

只把工作當賺錢手段,當然不尊重
講到「工作/職業」這件事,社會普遍的意見還是在問你薪水多好、職稱多高。無論逢年過節跟長輩吃飯,或是畢業幾年後開同學會,很多人好奇的是:「你一個月賺多少」「開什麼車」「當主管了沒」。就連學生時代考試選科系,爸媽也會問:「你念那個幹嘛,以後能賺錢嗎?」

如果我們總是在問「做哪一行最快年薪百萬?」「進哪個產業才追得上潮流?」覺得賺最多的就是好工作、最流行的產業就是好職業,只有考不上好學校、到不了好職位的人,才去做其他賺不到錢的次級工作,那麼「你的工作是什麼?」「這份工作到底要做什麼?」這些本質的工作觀念,就愈沒人在乎,也別談什麼職人精神了。(同時回想電視冠軍問拉麵大廚的問題:請問,拉麵對你來說是什麼呢?)

想把工作做到極致、做到令人感動,只有在你真的熱愛工作時才可能。對工作有愛,才會有想達成的目標、有必須堅持的底限、有那些「做不到我會很丟臉」的堅持,需要赤裸地面對「自己正在幹嘛」「想透過工作成為怎樣的人」等問題,思考出自己的工作哲學。

而在一個只想趕快進入贏者圈、當勝利組、用薪水與職稱衡量職業的社會,認真看待工作這件事,根本是沒效率、不必要的堅持,也自然出現職業歧視;當工作只不過是賺錢致富的手段,找尋職人精神絕對是搞錯了什麼,交差了事也不是什麼難以想像的罪惡。

你熱愛你的工作嗎?你想從每天的工作中獲得什麼?成為什麼?如果我們不在乎這些問題,對自己所做的事沒有愛,那還談什麼尊重專業,還妄想得到什麼專業尊重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ga 的頭像
    Omega

    世界的變形與內聖外王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