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我因為[寒熱夾雜],產生可怕的乾嘔症狀.....陷入體虛的狀態當中。


我下定決心搞懂中醫跟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這是一些常識性的分享。


 


 


http://www.healthliving.com/co/bcm3-04.htm


原文網址,如有侵權,將立即刪除


 


表證、裏證

  表證是外感病邪(細菌病毒)入侵身體的呼吸道,引致發熱、頭痛、鼻塞流涕、怕冷怕風,四肢痠痛等徵狀。病發尚在初期,病位在外,病情較輕。

  裏證是相對於表證而言,病位在內,即臟腑、氣血、津液出現問題,以致身體虛弱、精神不振,嚴重時則有實質病變。

  治病的原則是先治表證,再治裏證。例如,感冒發燒等病因病毒引致,屬表證,必須先治理,痊癒後才能針對其他病徵下藥。即使是重病病人也要先治理表證。如果以為表證較輕而不加理會,可能會轉為裏證,即所謂的「外感存裏」,那時醫治起來就麻煩得多。


實證、虛證

  「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 實證

    實證是正邪搏鬥至極的狀態。身體因受病邪入侵,而病者體質尚好,因而能與病邪作出抵抗;或病者因臟腑機能失調,引致氣血鬱結、腹瀉、食積等不適。實證與虛證相對。實證的證狀是高熱、面紅、煩燥、腫脹、腹痛、便秘、尿少而深黃。


  • 虛證

    精氣不足,或因身體久病未癒,傷及正氣,令抵抗力低下,造成某些臟腑功能衰退。虛證基本上可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證狀各有不同,但總的表現是面色蒼白、疲憊乏力、心悸失眠、氣短音低、頭暈等。


熱證、寒證


  • 熱證

    「熱」是一種病邪,引致人體不適。熱可分兩種,一是實熱,一是虛熱。

    「陽盛則熱」,說的是實熱,主要是由不良飲食產生,如進食過量的煎炸辛辣的精製食物,令身體產生排斥反應,形成一種實火,燃燒體內的津液,因而感到口乾口苦、喉痛、煩燥,嚴重時會口臭、便秘、睡不安寧或患皮膚病。

    「陰虛則熱」。這種熱為陰熱。陰虛的人本身身體的陰液已不足,若飲食不當,胡亂進食壯陽的食物,如人參、鹿茸、雞精等,令陽火過旺,同樣會產生一種火,燃燒體內津液。虛熱的人,亦會感到口乾喉痛,嚴重時會低熱(即探熱不覺體溫上升,但自覺手足心煩熱)、五心煩熱、潮熱、舌紅等。這種熱我們稱為「陰熱」或「虛熱」。中醫的術語稱這情況為「陰虛火旺」。


  • 寒證

    「寒」是一種病邪,引致人體不適。寒的形成可分為受陰邪侵襲「陰勝則寒」、或是因人體陽氣不足「陽虛則寒」。證狀是疲乏無力、四肢冰冷、頭暈、呼吸短促、面色蒼白、大便稀薄、小便清長等。


虛實夾雜/真寒假熱

  人體體質往往不是單一化,而是極為複雜。根據臨床經驗,很少人的體質是純熱純寒,或純實純虛,以寒熱/虛實夾雜者居多。這情況不足為怪。現代都市人往往工作繁忙,精神緊張,又缺乏運動,以致身體虛弱,另一方面,他們又經常進食燥熱精製的食物,加上睡眠不足,以致陽火上升,容易口乾、頭痛、喉痛、生口瘡等。若進食一些清熱的食物,如涼茶、西瓜、綠豆等,會感到頭暈;若進食一些補品,如當歸,雞精、人參等,則會發熱、頭痛及睡不安寧。這就是所謂的「虛不受補」,或可稱為「真寒假熱」。不論是熱或寒證,虛證或實證,都顯示身體失卻平衡,因而引發不同的證狀。醫時必須根據不同的體質,對證下藥,在清瀉和調補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