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個氣壓籠罩在我腦袋,我說真的,我也搞不懂我的潛意識在感受到什麼壓力??這壓力不斷的讓我分心讀書,總是有股很深的困惑糾纏圍繞著我。
於是我跑去看老爸老媽的羅曼史。是的,這真是一部好片。劇情深入淺出,其實20幾歲的時候我看還沒有很懂,現在看真是更了解了,到第五季巴尼跟羅賓戀愛的時候,就在談愛情當中沒有準備好的兩個人是長什麼模樣。
巴尼跟羅賓是史上感情細胞發育最不完全的兩個人,他們戀愛了,但是遇到了問題(爭執)卻無法跟對方表達自己的意見。巴尼只要遇到爭執就提前轉身離去,等沒事了再回來。羅賓則是用"性愛"解決爭執,或保持距離不要太投入關係、被動,來當處理的方式。(當然,劇本誇張了點,畢竟是喜劇。)
我邊看也邊思考著,我都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意見?來讓自己被對方接受?
我是一個認真的人,當問題被掩飾我會很不安,但是---那卻是對方需要自己的步調與空間的時候,我就會很失落。但是對方始終不理解的時候,我會離開,他的意見不是意見,因為並不周全,他的付出不算付出,因為不符合我的需要,一切我開始都不接受。
(交往需要的是理解,給對方想要的;不是不斷的告訴對方,我只有這些。所以我也只能說我有抱歉的地方。。)
在劇本當中,巴尼跟羅賓這對很妙的情侶,並沒有因為相愛而快樂,並沒有因為相愛而更認同彼此;卻反而在為了接受對方的過程中讓自我漸漸消失掉,去表演這個社會標準當中認定的幸福。
泰德說:[他們雖然很相愛,但是巴尼跟羅賓變得不是巴尼跟羅賓了,變成了一個肥男人跟老女人。這太明顯了,巴尼變得爆能吃,是因為他厭惡被禁錮,羅賓老是疲憊不堪是因為她討厭巴尼現在的樣子。]
莉莉說:[不是,他們是天生一對。]
泰德說:[問題就在這,他們兩個太相像了,所以才不容易相處,一山難容二虎阿。]
馬修說:[我們才是兩隻老虎。(指莉莉)]莉莉點頭:[當然了,寶貝。]
然後馬修問:[如果他們不幸福,那幹嘛不分手算了?]
泰德說:[因為他們兩個人太頑固了,沒人肯第一個承認這段戀情已經到了盡頭,他們還在暗地較勁呢。]
馬修說:[我想巴尼把勁都花在吃上了。]
莉莉說:[泰德,這只是他們的一個小難關罷了,適應對方是需要時間的。而且他們兩個都..]莉莉看向馬修:[怎麼把自私講得好聽點來著?]
馬修道:[獨立。]
莉莉:[獨立,就是獨立。每個戀人都得通過這一關。每個人都會有這一關,你就讓他順其自然發展吧。泰德,別插手。]
但後來馬修看到巴尼跟羅賓太悽慘了,但又非常頑固的不願意承認這一點,於是要聯合拆散他們。於是偷偷的在他們吃飯的餐廳,請服務生送上兩杯香檳,裡頭放著一個結婚戒指。
原本恐懼承諾的羅賓,看到了這個戒指,正要問巴尼。
巴尼說:[不是我。]
但他們的對話仍然朝著婚姻前進,巴尼問:[你能想像我們結婚的樣子嗎?]
羅賓說:[well,反正咱倆都認定彼此了,繳稅可以輕一點。]巴尼說:[反正你的東西也都搬到我那邊搬的差不多了。]羅賓說:[我的姓氏實在太難拼了。]巴尼說:[我媽知道我結婚一定很高興。]
於是他們高興的回去宣佈:[我們要結婚了!]迎接大家與這個社會給他們的祝福。
是的,在關係當中的慘狀,是否能被每個人承認呢?或者依舊執著的前進呢?
你究竟能穿越一切差異?還是會被這些差異折磨的不再像是自己?
你是盲目的進入一段關係並維持承諾嗎?
你的自我實現意志,你的自我,在這裡面還存在嗎?你的靈魂還能活著嗎?
我想,或許這是每一次為什麼我都寧可選擇離開。
而每一次我交的男朋友,都選擇漠視問題的存在,或指責我才是問題的源頭。
莉莉看著這妥協又固執的兩個人,竟用如此隨便的理由要踏入婚姻,直直被泰德跟馬修倆的把戲不奏效反而出紕漏給氣死!
但在那一集最後,莉莉說得順其自然出現了。但這個順其自然的覺醒,是分手。
這是一個關係無法運作的現實,一點都不美化,非常真實的體現人性的弱點。
羅賓與巴尼在餐館的鏡子前面,看到了兩個人的改變---他們一起望著窗戶中鏡子反射出的自己,巴尼忽然納悶的問:[這個老女人跟老胖子為甚麼坐在一起?]然後突然驚覺:[這是我們嗎?!]
羅賓說:[我們一直看起來這麼糟糕嗎?]
在這一刻對關係的覺察,我覺得是非常棒的覺察。因為他們的感覺是同步的。(----我一直無法做到跟男朋友的感受是同步的。。/ \)所以他們才能夠共同去做決定----而我始終無法跟他們的感覺同步然後共同做決定。
他們在劇中其實不曾溝通,直到這一刻,他們才說出自己內心的話。
聊感受,真的需要一個外在事件的介入,否則往往都會變成漫談、爭辯或追問/沉默。
這真的是需要技巧的!!
在劇中巴尼說:[羅賓,其實我並不開心。我的意思是我是想開心的,沒有什麼比開心能讓我開心了,但,我不開心。]
羅賓說:[我們到底哪裡做錯了?我們彼此相愛。我是說,要是這都還行不通,還有什麼能行得通呢?我們這麼像。]
巴尼說:[我們都喜歡蘇格蘭酒,我們都很棒。]
羅賓說:[你知道嗎?可能這是因為,我們兩個太優秀太棒了。]
巴尼說:[正是如此,正所謂物極必反。](英文的意思其實是會把彼此的好給抵銷,我的解讀是:兩個人有同樣的優點就無法經由差異彰顯出價值,這也是為何關係往往是互補,而非相似。)
巴尼說:[我厭倦了這種生活。](意思是厭倦這種被互相抵銷掉的生活。像是:因為優點相同,而漸漸無法欣賞彼此。)
羅賓:[我也是。這算分手嗎?]
巴尼說:[我想是的。靠。。。接下來就該是。。連朋友都做不成了?。。]
羅賓說:[或許這不是分手呢?或許這只是兩個知己重新開始呢?]
於是他們變回了朋友。
在那一集的結尾,旁白說:[結果就像是莉莉說的那樣,順其自然的走下去。]
但他們很快又各自交男女朋友了。這是不愛嗎?
我曾經以為,是的,這是不愛了。對象都換了,他們的關係既不忠誠,也沒有能力給予,這不都違反了愛的本質嗎?
但巴尼和羅賓讓我真正的看見,他們都有各自無法投入關係的癥結點,是需要靠自己去轉化的。他們的愛情花了好幾年才修成正果,(是的,他們最後在一起的時候我超開心!!因為我也覺得他們很適合,但我還沒看到那裏就是了)巴尼照樣回去當他的幼稚、花心男。羅賓也照樣約會、交往但又同時迴避感情的表達。
他們的缺點都沒有變,但是這些東西,並不再是缺點跟不負責任了,只是用了一個因為不知道怎麼處理跟解決,而只好用一個比較爛的行為解決跟代替。
我的眼光變了。
因為打坐的時候我開始明白,自己故事的脈絡的其他面相,在故事當中主角的其他面相。一切變得比以前完整,而不再被表象的形式所拘泥。所以這次分手我也沒有那麼失望跟痛。
因為自己的限制,自己的權力、需要,無法給予對方需要的被愛,並不是真正的不相愛,只是還沒學會而已。
我很喜歡"我可能不會愛你"這部片的一句台詞:[到底這麼適合的兩個人,什麼時候能夠學會相愛呢?]
這讓我想起Louis。
他是這樣去愛我的,所以我一直都沒有辦法否認.....還是有個機轉讓我很靜默.....我還是很恐懼被愛...@@??
我想我的時刻始終還沒到吧?
故事就是這般錯綜複雜,又平易近人,才如此好看。
我很喜歡這故事的原因是因為,這是有智慧的現實與實際,醜陋與不足,而不是理想國透過寬恕或包容,來讓兩個不適合的人奇跡變得適合了!但是這個社會卻常常以為這才是正確的。
所謂的改變自己的眼光,世界會變好,我實在無法苟同。把眼睛戳瞎,可以說太陽不存在嗎?
你為什麼不承認那就是不夠好呢?為什麼不敢承認問題呢?為什麼不覺得可以改變呢?
寬恕與包容是需要時機的,當一個人還有進步的空間,該奮鬥努力,你卻對他說,當原來的你就好了,你是害了他!因為這使他看不到他成長的可能性。
但是當到了完全無法挽回已成定局的時候,我們需要寬恕,對這個現實容忍與承受的博愛與消失自己願望的謙遜。
這才對,不是嗎?
所以,在下一集,談的話題更棒!在關係當中,真正無法挽回、無可救藥的問題,要靠什麼解決?
故事轉到了感恩節,莉莉有一個渾蛋父親,是不養家、不陪小孩、滿心只有自己不斷失敗的創業,拋妻棄子,老年還要靠父母養,人品也有問題的渾球。莉莉非常恨他,從小到大的二十年以來,父女的關係都非常疏遠。
然後,馬修這個人物,表面上是一個微微諾諾聽太太的話的男人。會幫忙洗碗,為了不破壞關係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壓抑自己身為男人的尊嚴的人物。但是,他跟莉莉非常的相愛。
這裡很棒的是,劇本特意展現到底長期關係的人是怎麼做到維持一段長期關係的?他們就為了洗碗的事情展開了爭執,從男人工作比較辛苦一直都翻出許多的舊帳,持續好幾天。
但是當羅賓跟巴尼來跟他們傾吐吵架的事情的時候,(有段是巴尼認為女生一定要能夠維護男人尊嚴,婚姻才能持續。而他跟羅賓在大家面前假裝很恩愛的樣子,但其實他們只能表現完美,遇到問題卻根本無法妥協跟溝通。)莉莉跟馬修意識到,這幾天為了洗碗的事情根本微不足道!
然後兩個人同時嚷嚷道:[莉莉,以後我會洗碗的,我只是想先放一下。][馬修,我根本不在意你什麼時候洗,只是有起司的時候至少先泡一下吧!]然後彼此擁吻,說:[我愛你。]
然後巴尼跟羅賓很驚訝的問:[對,就是這個,你們是怎麼做到的?你們怎麼能這樣做到?突然間修復一切?]這就是他們在追求的境界。
這時候,非常明顯的差異出現了!!
馬修說:[我也不知道,我猜有時候要把傲慢(Ego)擺在一邊。]
莉莉說:[是阿,記得你對伴侶的愛遠比誰輸誰贏更重要。]
然後巴尼跟羅賓哈哈哈的大笑起來,巴尼說:[遠比輸贏更重要?]羅賓說:[說真的,秘訣到底是啥?]
莉莉說:[好吧,你們的蜜月期結束了,但現在你們才算是開始體驗真正的生活,而且說真的,這才是最好的部份。]
阿,這是多麼偉大的理解?我覺得或許我到現在都還是不懂,你能夠為了另外一個人捨棄自己不可退讓的核心價值的容納!?這是怎麼衣回事呢?
但是當然的,羅賓跟巴尼的理解仍停留在關係當中有趣好玩的部份,無法為了更高層次的感覺(愛,給予的能力)而努力。
然後,在這個感恩節當中,馬修卻邀請莉莉的渾球父親來參加,並對莉莉說:[你的父親很想你,他把我約到酒吧來,在我面前哭了。不管你對誰生氣,我從來都沒有阻止過你。但這次不同,當我們結婚了,我就把你的父親當成是我自己的家人,我不希望我們之間的家庭關係是這樣的。]
然後馬修把他父親邀請進來,莉莉則一發不語的出去了。
以任何一個傳統價值當中,家庭關係都是人生的核心,在劇情中馬修把這點傳達得很好,也讓觀眾看到這個個性很平和的男人,所堅定的信念就是這份包容力與對關係的堅持。他並沒有特別的才能與見解,職場表現也一般般,但他懂得為了耕耘關係而努力,並運用手段。
然後馬修聽到莉莉的父親說:[不要緊,半小時候他會自己冷靜回來的。]馬修也讓莉莉出去冷靜一下,大家就圍著玩她爸爸所發明的桌遊的遊戲。但是---這個遊戲會噴膽汁,並且不小心弄髒了莉莉辛苦準備一天的火雞。這讓馬修看清楚他父親的面目是什麼了!於是他大吼:[你女兒難過你只讓她出去冷靜!當你毀了他辛苦準備的感恩節大餐你卻當成意外毫無歉意!你給我滾出去!]
然後,馬修出去找莉莉,他理解了----然後他說出蕩氣迴腸,非常棒的台詞!
馬修對難過的莉莉說:[我以前總以為家人關係是一種權力,但其實並不是,他是一種恩典,是要靠自己來贏得的。]
(這時候馬修真的是太MAN了~!他能夠做對的事情!)
然後莉莉哽咽的在一家與店員發生過衝突的簡餐店對馬修說:[....我來這邊是因為很冷,而且只有這邊才在經業。但我發現,之前騙我的店員他往生了.....我發現要是我因為沒有跟他和好都這麼難過,而且他還是一個對我來說無足輕重的人------我必須去找我爸。]
於是,這對夫妻透過不同的事件又再一次的向對方的心靠近。
是的,這個鋪陳我覺得非常得好-----寬恕,是需要講求時機的。莉莉的父親已經是風中殘燭,如果還有遺憾未曾和解,關係已經將不再是公平與正義,不再是進步與期許的標準能夠去評量的了。
旁白說得狠好------莉莉那天從死神的身邊把他的父親拉回來,創造了奇蹟---一個擁抱。
而我也從這段劇情當中明白了,權力的鬥爭與被犧牲的委屈,是如何化作成寬容的。
我的體悟是:[愛,就是客觀接納了不公平。]
愛必須是客觀對客體的觀察與如實的認識,否則他就成為了一種主觀信念的教條,背後藏著控制與自我犧牲----我不喜歡這樣~!
我覺得我過去對愛都是出於一種內心湧現的感情跟為愛情變更好的信念,但我並不是真的理解他們到底遭遇到了什麼瓶頸?一旦真正的衝突發生,我說真的,我無法理解只希望他們改變,不然出於不適合的理由我覺得,退一步當朋友也很好。
可惡!我的愛情學分也還是沒休畢業阿!!!!
但是,就這麼理解著,發自我內心的也出現了一種變化。
一種真正發自內心的變化-------我突然間釋懷了,釋懷了自己的真愛沒有實現。釋懷了他們沒有因為愛我,而看見那個美好、溫柔與榮耀的世界,反而自我中心跟幼稚。我釋懷曾經在關係當中感受到的孤單跟寂寞,我突然釋懷,我並不是不被愛,而是我所愛之人身上本來就沒有我所需要的力量跟我所期盼的願景
我曾經很痛苦為甚麼他們的心被蒙蔽?眼睛瞎了?不理解這些寶貴的道理。
但我釋懷了,僅僅針對一個客觀而平凡的事實去釋懷-----因為他們還沒有看見跟領悟,所以期許是多餘的。
我曾經因此感受到非常深刻的寂寞與隔閡,忽然都消失了。
不知何故,就這麼融解了。
但我的同情心機制似乎也隨之消滅,我頭上的氣壓也似乎隨之紓緩。
靜靜的靜止在一個,獨立仰賴自己的心靈,承載著獨立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