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近的人際關係,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我快當菩薩了~!])
基本操作技巧是這樣,[消滅敵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同化他的思想~!]
這就是我在做的事。
目標範圍很廣,力仁、牙兒、以及我的同事。
目標方向是這樣:[讓對方投胎重新做人。。。。]我為什麼會如此獨樹一格呢?天曉得?
但基本上,我是學不會和稀泥/ \,也就是說,我不知道怎麼投一個煙霧彈給你,轉換身分讓你聽我的。這是相當高超的技術~我天性是[揭穿面具王]ˇˇ...所以,這種社交模式對我來說有點難度。
舉簡單的例子:
如果別人要你做事情,你不想做可以丟回去說: "對壓 我超笨的 這不會做(笑"---------
類似的抬槓,我是超級不會~我只會認真的看待每件事情@@
前陣子牙兒有跟我討論到:[姊姊,你就是不會和稀泥。你要的是對方"重新做人"。](這句話讓我爆笑很久~)
這難度真的很高,可是~嘿嘿嘿!本人並非省油的燈。(此言經獲張力仁先生榮譽認證~)
所有衝突的本質,都是因為防衛心中的不安,以及利益的爭取。對我來說,這很簡單~並不用搶,用合作的方式可以得到更多。
重點是[路徑],你怎麼讓對方,看到你眼中的事?
於是我二話不說,能夠增加共識的東西,絕對不是溝通,先說好,絕對不是溝通;是你本身的行為。
雖然你的行為本身也會被對方解釋,但行動的意圖比言談容易掌握很多。
只要把對方誤解的事情,全部用反向行為證明,你不是那麼想,這樣就可以了!~
至於我之所以說我快變菩薩,是因為,我不計較很多算是委屈的東西~
但說真的,之所以能這樣動心忍性,是因為,我看得見,他們強勢背後那顆脆弱敏感,不擅交際的心。他們擁有的價值觀,不符合現實市場的運作。在我眼中,算是另類弱勢。==
至少在我這次的經驗裡面,跟我起衝突的兩位同事,都是在摩斯比較邊緣化的人。只能欺負我這個向來不去靠什麼團體的秋水。
你怎麼在一個團體裡面,獲得權力與指揮權?
三種途徑,1.能力,你負責的管區;2.人緣以及你與上位的關係。3.以及你的出席率。
其中一個(A),是他有能力,但因為出席率不夠所以地位很不穩定;加上他交際上似乎跟人有些距離。雖然他能跟大家笑笑鬧鬧有話題講,但真正的融入似乎還並未出現。我看到他找不到他的固定站區,飄來飄去。
因此他在這種情況下排擠我,真的,一點都不明智。。。我雖然比較不會跟人笑笑鬧鬧,但同事間工作上的默契,以及配合度,整潔,我是比他好的。
另外一個(B),他是有能力但只喜歡個人戰。他不喜歡團體合作。出席率也只有他固定的班。但他還是能夠跟人互動,某方面來說,我的互動能力沒有他好,因為我不擅長一般生活的話題。但他的工作態度與配合度上,很容易跟其他同事起摩擦。討厭他的不是只有我一個~
我呢?話是少了點。但也只是被動,不是罪。態度,當然是和藹囉~配合度呢?只要你叫我做事,沒有說不的。主不主動呢?你叫過我一次,之後我都自動把它當作是我工作的既定流程。唯一問題是,我話少。
好,如果是你,你怎麼改變他們兩個對你的認知?
那基本上,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必須影響對方的認知:[抓住對方的需求,或是抓住對方的恐懼。]
對於A,我選擇使用他的一樣需求,就是:[不要被看小的需求。]嘿嘿~我怎麼用呢?
根據我的觀察,他自尊心有點強,但他卡不到位。也不明白為什麼他在這邊沒有卡到位。他會的站區比我多,所以她覺得應該是他指揮。但有一次,我憑時間流程做了彼此站區的決定。他沒說話,但他記仇了。認為我也應該站準備。基本上,他的態度是讓人會覺得:[你有必要吃炸藥跟人說話嗎!?]而且他是屬於,完完全全看不到自己的問題,把所有責任歸咎在你身上的人物。非常堅持,非常自我。
這讓我見識到,跟人打架真的要有他那種氣勢~是會贏的!
他咬住你的行為,說你就是有那個意思!~你不可能有退路,你除了反向證明你沒有那個意思之外,或乾脆不理她之外,你幾乎沒別的方向可以行動。(一般的能力來說)還有,他的個性可不是善類,是會嗆你的個性。
但我不是一般人,他的這個公式剛好可以用來對付他自己。
他的需求是被尊重。
所以在隔天,我做的每件事情,都是讓他感覺到,我是會去尊重別人的人。一但讓他形成對我的印象,他就會卸下心防。只要到了卸下心防的地步,規則就是大家的~換句話說,我尊重他,他也得尊重我。就是這樣軟性的互相來,互相去。這樣有點模糊,但就是要用這樣的模糊,來讓他不能確定他自己的下一步棋,才能轉化成他在團體當中,是去學習大家彼此配合,而不是他想怎樣就怎樣。
若之後還有爭議,簡單的結論就是套到他的公式裡面:[我就是已經尊重你了,而尊重你沒用!那我還需要尊重你嗎?]
好人,壞人的兩面,我全都站穩了。~一鞠躬,謝謝。
再來是另外一位B同事。
簡單來說,他是一個對人不安,容易因為她太關心某件事情的發展,而質疑別人的做法與成果的人。本性並不壞,但是有點刻版。
有關我怎麼對待他呢?因為她是基督徒,很愛問對錯等價值觀的問題,這很容易陷入思考狹隘的瓶頸。基本上,我不把他看成是個人問題,而是一種修行上都會面臨到的狀況。
之前我跟他有發生過很多摩擦,基本上,他非常不願意幫助別人,內心什麼因素我不清楚,但他的反應是把不安化作是一種積極的動力。幫助,變成了是違反別人成長的東西。所以大部分,他都是在擔心別人做錯事,那麼需要做點提醒的角色。如果對方不接受,那麼,就是對方不肯接受好的價值觀,所以,他更不能去接受別人做不正確的事情。
你怎麼讓這樣的人思想改變呢?
所以我這早上,整個人都變得[溫柔到了一種境界]的地步。差不多可以這麼講,我怎麼對力仁溫柔,對他也是。
他隨意問了我:[假日有出去玩嗎?]我想了半天,說我跟力仁去唱KTV跟買魚的事情。
那他的話題,最後一定會繞到:[解釋什麼價值觀之所以為好]的邏輯上。比如婚姻怎麼樣才是好?為什麼人會迷失等等的~在他的思考瓶頸裡,就是,什麼都是人的自由意志與價值觀的問題,所以才沒有好行為。
我們一開始,是從溫柔開始談起的。
他問我溫柔是什麼?人為什麼會溫柔?(千萬別以為他是虛心請教,他只是在看你講的對不對,他還想把他對的東西給你。)
後來我用很多生活的事件對他說:[決定人行為的因素,不只價值觀,還有其他的東西,如果這些其他東西沒有被解決,那好行為一樣不會出現。]
所以溫柔為什麼很重要?因為這就是基督的精神。
[優點跟缺點沒有一定,端看你怎麼運用。]
細節就不說了。基本上,我的談話模式,完全按照事件走,然後去擴大框架,一個事件之所以成立,是符合了什麼條件?慢慢打散除了價值觀最重要的思維,我認為對他很重要。如果他有耐性跟興趣跟我聊下去的話,我有把握改變他的思考方式。
我發覺,我引導別人思考的技巧有增強。因為我後來引發他對我提到:[天阿~秋水,如果你真的能這麼做到,那你真的很偉大~!]
但重點是,其實跟他聊天有交流,他會比較安心一點。
基本上我對他也從來沒有甚麼惡意。換句話說,我今天在對她表現的是,完全的善意跟繼往不究。他有什麼需要我還會幫忙。態度也總是禮貌與互相交流的。我也有去點他,其他一些同事的好榜樣。
這就是溫柔。
當你提到一個好的特質,是能幫助團體更加鞏固的時候,是會引發別人學習的。因為大家都會想要佔有一席之地。那麼,這是個好方式,不是嗎?
我覺得如果用行動讓對方看見,用溫柔的方式會更贏得人心,那為什麼他還需要不安與爭奪?
簡單說,我覺得我隱約得找到了,我的處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