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5845

純為分享用.原文網址,若有侵權,將立即刪除.


 


出身富裕的達爾文,曾是眾人眼中的紈袴子弟,最後卻成為改變歷史的生物學家,有時候,兩者只是一線之隔。




大膽質疑,必須先敢說:「No!」

兩百年前,在大西洋的這一端——歐洲,另一個人物也同一天在英國誕生,這個人用他思索的科學理論,徹底顛覆數千年來人類對自己的定位。

他是提出「演化論」,形成人們今天所熟知「適者生存」概念的創造者:達爾文(Charles Darwin)。

金融海嘯過後,今年從美國、英國到澳洲全球都在慶祝達爾文兩百週年,包括將在今秋上映、記錄達爾文的電影「安妮的盒子」。兩百年後,重新看達爾文,生命適應複雜度的壯觀,一如地球上物種的多樣難測。

達爾文不只是生物演化論的開創者,在多變的現代世界中,其學說的運用從分子生物到基因工程,他的思維也為歷史、哲學、心理學帶來深遠影響,一再演繹,兩百年後依然是顯學。

兩百年後重看達爾文,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說,「達爾文人格中最吸引人的面向,莫過於他的質疑精神(questioning spirit)。」

達爾文曾說:「無知者比有知者更自信。只有無知者才會自信的斷言,科學永遠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金融風暴的奇襲,一如自然環境的殘酷,人原本就無所依,但越是這樣,「人更要掌握自己的生命,」中研院史語所人類學組助理研究員王道還說,生物在逆境中,必須靠彈性、變化才能生存下去。

在達爾文著名的物種「生命樹」原卷上,細膩畫著物種分枝演伸圖上,開頭寫著就是「I think(我思)……」。二百年後,我們重看達爾文,究竟該思索什麼?

打破上帝造人神話 掀起科學與宗教戰爭,至今未止

對應達爾文一生,他勇於突破生命極限,自我探索、自我實踐,不受大時代環境設限,那股生之勇氣,更讓美國《新聞週刊》喻為當今最有價值的「自我錘鍊者(self-made men)」。



 


然而,達爾文早年曾是紈袴子弟,最後卻成為改變歷史的生物學家,有時候,兩者只是一線之隔。二十二歲以前,他只是人們眼中的富家子,只會跟父親伸手要錢的人。沒想到,為期五年的環球探索航程,開啟他變為充滿懷疑主義和好奇心的科學家。

在西方文化上,人類的自尊曾經三次被貶低:首先,人類以為自己所處的地球是宇宙中心,但哥白尼讓人們了解,地球其實只是宇宙的邊緣;其次,人類以為自己是上帝按照其形象塑造出來的,但達爾文的出現讓人們發現,人類不過是猿猴演化後的產物,在神權時代,重新定義生物科學;第三,人類以為自己有理性,因此和動物不同,但佛洛伊德的出現,讓人們驚悟人類和動物沒什麼差別,都有普遍的非理性意識。

這三個人類自尊遭貶低的革命中,以達爾文引起的爭議最大。如今距他首度發表演化概念的著作《物種原始論》(Origin of Species),雖已一百五十年,但他掀起的爭議仍未平息,一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篤信「上帝造人」的宗教信徒,仍拒絕接受達爾文的演化論。美國有些州還在爭論,要不要對中小學生傳授達爾文的學說。即使到今天,達爾文已去世百年,他掀起的「科學與宗教的戰爭」仍不斷上演。

當年達爾文,不畏被視為異教邪說,勇於脫離主流系統,追求真理,他所發現的想法,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深具影響力。這樣的叛逆巨人,究竟是如何成長?

拒絕當醫生、牧師 只愛拿著捕蟲網蒐集昆蟲品種

生於富裕家庭的小達爾文,幾乎在「跌破眾人眼鏡」中度過。達爾文八歲時被送到一間教會小學讀書,師長的評語是:「一個平庸的孩子,遠在普通的智力水準之下。」父親曾指責他:「你整天只知道打鳥、遛狗、抓昆蟲、捕老鼠,再這樣下去,我們家的臉都要被你丟光了!」

他甚至還參加了一個遊玩團體——貪吃者俱樂部,品評奇味。

他們家往來無白丁,母親雖早逝,但家族是生產英國皇家瓷器瑋緻活(Wedgwood)家族。

達爾文父親送他到愛丁堡、到劍橋求學。要他當醫生,他不是那塊料;要他當牧師,他興趣索然。在被父親所逼、上劍橋大學學習神學時,達爾文無心於課業,卻熱中和同學拿著捕蟲網,提著酒精瓶,在沼澤、河邊、枯草、青苔,甚至垃圾中蒐尋稀奇的昆蟲品種,製成標本,分類蒐藏。他在《達爾文自傳》裡有一段當時關於蒐集甲蟲的回憶:

有一天,我看到兩隻罕見的甲蟲,就一手一隻捉住了。在這個時候,我又看到第三隻新種類的甲蟲,我捨不得把牠放走,於是我把右手那隻馬上放進嘴裡,牠排出一些極辛辣的汁液,燒痛了我的舌頭!我不得不把這隻甲蟲吐出來,牠就跑掉了,而第三隻甲蟲當然也沒抓到。

在眾人眼中一無是處的達爾文,很幸運的,還有一個懂他的舅舅喬賽亞.瑋緻活(Josiah Wedgwood Ⅱ)。他支持達爾文朝自己興趣發展,並跟他說:「當你在描述一種蝴蝶、甚至一種苔蘚,都要像莎士比亞那樣用文字描繪世界、敘述歷史,打動人心。」

天擇造成的演化,是達爾文畢生研究的中心思想,它是一個關於地球上生物適應性、複雜性、多樣性的問題。也因為像莎士比亞一樣精準且觀察入微的描述世界,讓達爾文不但發現了物種的多樣性,也開啟了自己生命的多樣性。


 



不顧父親反對 隨海軍航海五年,驚見物種生命力

達爾文絕對不是天才,但他用單純的堅持,大膽的探索朝自己的興趣勇往直前。

二十二歲的達爾文,卻有機會隨英國皇家海軍的貝格爾號軍艦(小獵犬號)環球航行,歷時五年。不過,他父親原本不給他錢去旅行,認為這兒子游手好閒的花樣變多了,多靠他舅舅勸說才允諾。當時幫他找到機會的英國劍橋大學植物學教授亨斯羅對他說:「不要由於謙虛和懷疑,或者害怕自己不適合就退縮。」也因為這趟旅程的開展,讓他開始思考物種源起這個「秘密中的秘密」。

 


上船前,達爾文差點因為鼻子的形狀上不了船,因為他的鼻子被解讀為可能沒有精力和決心。生命,就是充滿了如此多的情緒謬誤。

一八三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小獵犬號」從英國揚帆出海,橫跨大西洋到南美洲。

「小獵犬號」的航行,對達爾文來說是一場無止境的驚奇之旅,他穿越四百英里充滿敵意的印第安領土、爬過一座座沒有人跡的山嶺。在旅程中,他親眼見到大如蘋果的冰雹,射下展翅八英尺半的大鷹,更看過用腿跑而且會發聲的蝴蝶——「泉神飛蝶」,以及重如坦克車的巨形陸龜。

加拉巴哥群島是達爾文的關鍵一站,他花了五星期在這些小島探險,在那裡他開始懷疑,正統理論所稱的「物種不會變」是否正確?群島上有不少陸龜及雀鳥,在不同的島上,這些陸龜卻有不同的殼形,雀鳥的喙形狀也不太相同,他寫道:「我做夢也沒想到,僅僅相距五、六十英里的群島,這個島上幾乎可以清楚望見另一個島,它們都由相同的岩石構成,而且氣候相似,海拔高度也接近,但卻住著完全不同的生物。」

環航,除了開啟眼界,更是毅力的挑戰。在五年環行中,不但常常有奇怪熱病發生,患有心悸及心痛的達爾文還要克服自己的病痛,他寫給父親的家書,「有好幾次,我真的以為我死了。」但是就在這樣艱困的環境中,一個偉大的思想,開始萌芽。

失去了文明的保護傘,孤立的生命開始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他完全沒有想到,在環航中,親眼所見所聞,不論是壯觀的熱帶植物,巴塔戈尼亞大沙漠,雄偉的火地島,各種物種在惡劣環境培養出的生命力,居然是天擇的結果。

生命的探索,常常來自於對生命的質疑。《懷疑論者》雜誌創辦人薛莫(Michael Shermer)說,「達爾文的人格特質,就是固執的質疑。他執著接受挑戰,直到解開秘密為止。」

 

 


勇敢的推翻自己 思考二十年,才出版《物種原始論》

航行五年後,小獵犬號回到了英國。達爾文開始了他長達二十年形塑演化論的歷程。他五十歲時,《物種原始論》正式出版。

為什麼要花二十年?

要人們相信不可思議的事情,「除了永無止境的探索,更要有紀律和勇敢推翻自己,」中研院院士曾志朗說。

「我不會輕易的追隨別人的指導,堅定保持我的思想自由,一旦事實證明與這些假說不符時,就拋掉無論我多麼愛好的假說,」達爾文在其自傳裡說。

達爾文做學問的態度是,一個人如果沒有特別而連續思考一個問題,他就不該對這個問題發表什麼東西。

達爾文治學嚴謹,他勤於觀察和思考,從不匆匆忙忙的發表自己的成果。回英後,他曾經發信到各地向農畜戶求證,一再的求證,就是看家畜植物是否因人工方式而產生變異的問題。為了解各種狗是如何用人工方式培育出來,就去請教養狗專家。他也到動物園去觀察動物,並且向動物園管理員請教各種動物的習性。

達爾文晚年時,身體每下愈況,但他每天仍然花很多時間治學,足不出戶。用現代話形容,他是工作狂。有一次,他四歲的兒子弗蘭克還怯生生的去敲書房的門,用他骯髒的小手拿著六便士,想要收買父親陪他出去玩。嚴謹讓他在科學界立足,但真正讓達爾文被當時以及後世科學家所尊重的,是他努力鍛鍊學問基本功的嚴格自律。

達爾文的分析歸納能力更是一絕。在貼著標籤有層格的書櫃裡,保存著三十到四十個大紙夾,隨時把分類的參考資料和備忘錄放進去。觀察入微的他,因為質疑的能力,從不輕易放過問題,「我在對待容易逃脫注意的事物上,要比一般人高明些,」他說。

達爾文在思索演化理論時,開始感到自己在生物學方面的訓練不足。即使當時他已負盛名,但居然去研究一種附著於船底、船塢的微小海洋生物——藤壺,這種過去沒被分類清楚的生物,他花了八年的時間研究,每天用顯微鏡觀察牠們的構造,以鍛鍊自己在生物分類學上的功力。

 

 

在達爾文過世後,他的兒子法蘭西斯(Francis)也曾問過父親的老友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他父親長久以來從事藤壺研究的行為是否值得,赫胥黎的答覆是:「這是非常嚴苛的自律行為,它的影響就表現在你父親日後的著作中。」

一個半世紀過去,與生物學史上其他理論相較,達爾文不斷質疑的嚴謹精神,讓演化論,依然有效的解釋著各種不同的事實。

大方放棄優先權 與後生晚輩共享學術榮譽

在探求真理的路上,達爾文不權威,也不吹噓,總是承認他不知道或是不夠了解。他,慷慨、開闊,尊重提出異議者。

達爾文左思右想演化論將近二十年,就在一八五八年時,一位年輕的科學家華萊士,因考察了巴西、馬來半島等地的物種,寄給達爾文一篇論文,居然跟達爾文多年思索的結果一樣。

在科學史上,誰先發現了真理,榮譽就當歸誰,眼看自己的優先權要付諸流水,但是達爾文仍非常有風度的讓華萊士的論文公諸於世,同時也發表了自己多年來的研究成果。「這就是他的謙卑,充分尊重他人,而且謙遜的對待榮譽,」清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家維說。

達爾文即使遇到再大的攻訐,再惡劣的環境,他最讓人同儕樂道的是,他從來不發脾氣。不過好修養的他,在提出「天擇」說,其實觸怒了當時相信世界萬物皆出於上帝之手的宗教界,批判聲浪排山倒海而來。但達爾文科學嚴謹的「思前」習慣,克服困難。

他總是隨時把與自己論說相反的新觀察資料,記在備忘錄上,在每一步進行科學研究時,就力圖回答異議。因為世人看事,總是有毀有譽,「他會把這些事想在前面,清楚的分析反對者的原因,然後做清楚的解答,」曾志朗說。

也因為充分理解人類奇妙的社會性,思前讓他減少內耗,甚至讓他死後還能下葬英國的皇家教堂西敏寺,就葬在牛頓的身旁六公尺。

 

 

懷疑論者》雜誌創辦人薛莫說,質疑的價值,並不是「尋找,你就會有答案」;而是「尋找,並開放心胸,在正統與異端間尋找不可或缺的平衡」。

紈袴子弟與生物學家,有何不同?不同處在於,達爾文不是玩票,而是能獲得英國皇家學會獎章的科學家。他大膽冒險於探索興趣,又能耐得住寂寞,八年做海洋微生物的研究。

達爾文畢生從不厭倦學習、發問,他始終用開闊的胸襟看待世界,他從來不害怕去問「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為什麼會這樣?」更重要的是,他保持廣泛的興趣,對自己不了解的東西不恥下問,嚴格自律打下基本功基礎。這些特質,都仍是現代人足以效法的典範。

兩百年後的今天,重新看達爾文的價值,在《物種原始論》這本書結尾,達爾文寫道:「無窮無盡的萬物,以最簡單的形式開始,演化成最豐富、最美麗的形態。還能有什麼比這美妙的事?」

*追尋真理之路
達爾文大事紀

自我探索時期
1809 出生於英國小鎮殊露茲伯利
1825 進入愛丁堡大學攻讀醫學,自承這段時間多半在打獵、學習製作標本
1827 放棄醫學,進入劍橋大學基督學院攻讀神學 環球之旅啟程
1831 取得劍橋大學文學士學位;登上小獵犬號,開始環球
1836 小獵犬號返英,達爾文回到暌違五年的家

曠世鉅著問世
1837 開始《物種原始論》寫作,二十年不間斷
1838 閱讀馬爾薩斯《人口論》,對物種演化產生初步架構
1839 與表姊艾瑪.維吉伍德結婚;同年,出版《小獵犬號航海記》
1842 《物種原始論》寫成三十五頁摘要
1844 《物種原始論》擴展成兩百三十頁論文

 

1846 研究藤壺,奠定其在英國生物學界的名聲
1848 父親過世,分得四萬英鎊遺產
1858 在林奈學會上,與華萊士共同發表演化論論文

物種學說發酵
1860 支持達爾文的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與胡克,與牛津主教威爾伯福斯激辯
1882 四月十九日逝世。六天後,入葬倫敦西敏寺

英/歐社會背景
1815 拿破崙戰爭結束,英國成為戰勝國之一,維持海權霸主地位
1830 英國有了世界第一條客運鐵路,同年法國發生七月革命
1837 狄更斯出版《孤雛淚》,描寫英國中下階層艱苦
1846 英國取消「穀物法」進口關稅,邁向自由貿易,對提高中產階級福利大有幫助
1867 馬克斯《資本論》,引用達爾文學說解釋共產社會理論

*天擇說的啟蒙點——加拉巴哥群島
達爾文在加拉巴哥群島發現豐富的物種,從重達十公斤的巨大蜥蜴,到活過百歲的陸龜,光是植物就有100種屬於新種。

這裡的鳥類對達爾文日後發展《物種原始論》具有重大意義,他開始懷疑物種的穩定,成為建構「天擇」說的證據之一。 (文●賀先蕙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ga 的頭像
    Omega

    世界的變形與內聖外王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