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家好:
有關於富傑老師在團督當中,使用非結構化的團體督導方式
我大概的了解是
[要讓學習的步調回到自己身上,跟自己的經驗對話。]--富傑老師的言語摘錄。
這是為何屢次聽富傑老師不斷鼓勵我們寫下自己每次團督的經驗與心得。
(今天就來寫一下)
有些經歷不會在當下馬上有收穫,可是會對往後形成影響,而一切的影響都來自於我們如何跟自己的經驗對話。
當我們越對自己的學習經驗負起責任,我們的收穫就會越多。

我不大確定自己在團督當中經驗到的東西是甚麼,那有些傾向是[疑惑]。
我一直是一個目標導向的人,非結構式的作風就會讓我心裡覺得:[厄阿...陣亡。]
因為當每一個人的注意力與焦點放的位置不同的時候,我體驗到的東西就很散亂。
並且很不清楚,自己能夠做甚麼?與回應甚麼?
我試著想去了解的,是:
[如何回應別人,會逐漸形成團體的共識呢?]
[每個人想要在團督當中經驗的、與需要的,是甚麼呢?]

我所疑惑的是,我不清楚如何把自己的特質與模式,加入這個團體來運作
是能夠同時讓每個人都覺得這樣的團體是好的,大家都有收穫與被接納與尊重的?
我目前的程度,往往眼中只有自己的[目標],我怕自己這個特質太強烈,而使其他人感覺到我並沒有真的了解別人的需要。
因此我在團督當中,盡量的安靜與保持沉默。
因為我想學會,如何放下自己想去學習的這個強烈目標,去真正的了解與接受別人跟我:[不同的需要]。

富傑老師有希望我們的團督歷程可以不侷限在教室裡,還能夠延續至網路上的討論
但我還是覺得自己不夠清楚,我能回應甚麼?如何使經歷變成了參與?
也許分享一下自己寫的筆記?
另一方面,是平心有跟我要筆記(他缺一次課)。
那在這裡一次奉獻~也許總比甚麼都沒做來地好。

秋水^^~

-*-*-*-*-*-*-*-*----------------*-*----------*-*---------------*-*-*--------*-*-*-*-*


覺察:[人+情境脈絡]。
根據情境做對人的反應的解釋,而非跳過脈絡直接看一個"規範"去遵守與說服他人,要回到脈絡裡。

脈絡就是對資訊的了解,需要做到:[專注+具體化]。
對資訊的了解,影響了我們對個案問題概念化的歷程。
人有時候會忘掉脈絡(資訊解讀)的差異,直接提出規範與要求---產生磨合。

Q:(可做自我探索的問題)
我如何在脈絡(資訊與狀況)拋出的議題中,反應與學習?
(看見自己閱讀到的訊息,自己的感受與行為反應為何?)

眾人的反應,會形成社會(團體)議題,這就又構成了一個情境脈絡(資訊與狀態)。

我們在陪伴的,是當事人的脈絡與反應怎麼來的?
(使用具體化技術的風險是,更澄清與具體化他的想法後,他會更相信自己的認為。)

陪伴帶來的轉變是:學會與自己的問題與症狀相處。


Q:甚麼是適當的處理?
*看見情境與脈絡下人的行為的"意義"是甚麼?(才能夠學會處理。)

ex:絕望的情緒。
反思:絕望還call至觀音線,他的期待為何?
是否該讓他抒發?
p.s有關情緒的抒發,判斷在於,如果當事人的抒發內容,是不斷的強化自己受害者的角色,這時的抒發對於他而言,效用很有限。
建議的做法是,建立關係(同理+簡述語意或情感反映)後,做出認知、情感、行為的問題概念化。
(請分次處理,詳細作法請參考解決問題的諮商架構。)

把所有自己對當事人的疑惑去思考,他們需要甚麼才能夠走出來?(各種方式與可能)
把它具體化後變成[處理。]

*當時的脈絡,我(角色)能做甚麼?------(對自己扮演的角色的經驗解讀為何?)
*當事人call in,我需要聽懂甚麼?-----(看見對方的動機、期待與立場)----他想表達甚麼?

**情緒感受,重要過真相是甚麼。(同理與陪伴)

-*--*-----------------*-*-*-*-*-*-*-*------------------*-*-*--------*-*-*-*--------*-*-


Q:你如何看待個案的觀點跟你理解的不同?
Q:你如何看待來談者的協談目標與來談內容的不一致?
Q:你如何看待這段歷程?

ex:個案失去工作目標?
ex: 失去焦點?
ex: 個案身心狀態為何?
ex: 個案能否工作?(指準備好進入諮商關係中的自我探索。)

我們對個案的認識,是引導我們自己去調整與修正協談方式的指針
從協談員角色做出發與思考,是自己本身唯一穩定與能夠掌握的資源。

1.聽懂話題之間的脈絡(資訊)關係。
2.收攏話題---影響性摘要。

協談三元素
1.協談員---------------自己準備程度
2.個案(身心狀態)----------對議題的了解
3.協談關係--------------信任感

在乎個案的感受。
從了解個案的風格與身心狀態開始。---他面對問題的反應,拿一般值(社會常理)做比較。

認識這個人:
背景----個性
故事----情緒---------與個案關係的建立。
問題----認知
價值觀----是否合乎常態經驗與常理?

書寫個案記錄:
1.看見彼此的互動狀態
2.看見協談過程的情境脈絡

給協談員有關協談"關係界線"的一句話:
[你不能"控制"對方的狀態,當你處理過後---剩下的就是對方的狀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