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然後我很好奇你說當把別人的路釐清了,自己的路也會出現了。我承認確實有這種狀況,但有時並 不會如此,因為幫別人分析時,基於道義與熟稔度,會先基於他人的夢想、目標、與基本觀念(基本假設)來做分析,而不能將自己所認為的強加於別人頭上(頂多做分享),在這種狀況之下,若分析到觀念不能苟同者,便只能做違心之分析,這樣並不會出現自己的路。


我所指的,釐清楚別人的路,並不在於我跟他的路必須相同,反而是去確認他的路跟我是不同的。
但我必須'能夠越過差異去看見,他的觀念或情緒的路途上會遇到甚麼障礙跟資源?
他的人格模式在這個社會常理下,會遇到哪些狀況?
他如此行為的原因是甚麼?
經驗是甚麼?
他迴避了甚麼跟獲得甚麼好處?

當你很清楚別人的路,或說是他的模式是如何運作的時候,通常也會跟著知道自己的模式如何加進去運作。於是,你自己的路也會跟著出現。
也就是你會知道自己的經驗,跟對方經驗的落差,與拉近彼此的方式。
通常;幸運、好處理的狀況的話。

因此,在這裡我所指的[路],並非指的是一種理念;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用經驗所產生的理念去看這個世界,卻忽略了對方的生活經驗,是否被包含在我們的經驗產生的理念裡?

我所指的路,是被兩者的經驗共同驗證過,覺得確實可行的方法,或說是共識。
所以,當我越釐清楚對方的道路,也就是他過去的經驗與模式遭遇到的狀況,我也越會清楚在自己的經驗當中,哪些方式是確實可行的。

簡單說,就是一個社會閱歷越多的人,他的經驗老道,對於甚麼狀況都很清楚該怎麼處理的意思。

但你問的,是比較難的狀況,也就是可能對方的理念與自己的性格特質是有很大落差的。
這確實比較難,有點路不同不相為謀的意味在。
(基本上,我就不會替這種人分析拉~)

但根據我的經驗來說,這種狀況是因為拿著理念跟目標去作探討,因此是根據彼此各自認為的結果去做表述。----超無聊~
我覺得,這時候去分享彼此之間具有差異的經驗,會比較好。

像說故事那樣,去讓他把他的經驗說出來,以及當時他遇到了甚麼狀況跟困難?把他當時的心結給解開,當他有了新的不同的觀點跟看法的時候,理念就會有所不同。屆時,我也不需要分析甚麼,兩個人在傾聽跟回應彼此的談話空間裡面,就會比較容易產生新的觀點。
有新觀點來探討,會比較好。

或者是,有個實際的例子去討論,思考會比較具體,不然,去說巧克力跟拔剌哪個好吃...這可能是沒有結果的漫談。
雖然同樣有數據跟資料可以做調查與分析,但問題是,除非你要進行銷售是有目的性的行為,不然,這種主觀喜好的東西,是沒有結論的。能聊的,也是如何喜歡上巧克力或是喜歡上拔剌的經驗。

阿你的故事甚麼時候要說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