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各大學最近紛紛開學,各校也舉辦不少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及新生訓練,師長致詞亦在所難免。其中,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社會系教授蘇國賢日前在社科院新生入學典禮勉勵學生時,特別提到最近從課綱爭辯,到有關中日戰爭誰領導勝利等不同觀點,「正確的答案是,在戰爭中,全人類都是輸家,戰爭是人類最愚蠢的集體表現」。
蘇國賢說,去詢問中日戰爭誰打贏,誰的功勞比較大,是一個重要歷史事實的問題,但比起人類從戰爭中可以學習到什麼,則是相對不重要的。
蘇國賢11日在新生訓練致詞時勉勵新生拓展知識視野,以更廣闊的愛為他人奉獻。他說,為了「成就自我」、「追求自我的成功」來學習並沒有什麼不對,「發現自我、瞭解自我、裝備自我,進而實現自我,本來就是大學生涯的重要學習目的,但社科院的學生在思考知識價值與人生目的時,其思考的主體絕不僅限於『我』自己,更重要的是『我們』」。
他說,讀社會科學的人知道,為了理解自「我」的價值與意義,我們必須把個別的「我」,放在更大的「我們」群體脈絡之中才能理解、找到意義,「比較困難的問題是,『我們』究竟是誰?誰屬於『我們』」?
蘇國賢進一步向學生解釋,「我不是說從國家認同來認識歷史是不重要的,只是想藉機告訴大家,我們如何定義自我,會影響我們會如何來問問題」,將「我們」定義在國家民族的層級,和將「我們」定義在「人類全體」,對於同樣的歷史事實,會有很不一樣的知識關懷與解釋」。
具有反省能力的人民,才能真正贏得勝利
蘇國賢說,僅從國家層級來定義「我們」,有時候會讓真理受到很大的侷限,「中日戰爭究竟誰是贏家?看到前幾天中共的九三閱兵,及十二萬日本民眾聚集抗議安倍政府新安保法的軍事擴張,我們知道具有反省能力的人民,才能真正贏得勝利,僅知道維護權力或假借和平名義來擴張權力的政府,永遠都是戰爭的輸家」。
蘇國賢提醒,只有從更廣的「人類全體大我」來正確閱讀歷史,重新檢驗過去人類的痛苦,才能從歷史經驗中學習,「因此我的第二個提醒,就是希望同學能以更廣闊的視野來定義、認同『我們』這個群體。要有更高貴的雄心及更廣闊的寬容與愛,來從事知識的學習」。
蘇國賢還提到,為什麼二次大戰過了七十年,還會有國家以展現飛機大砲,或歌頌、慶祝戰爭的偉大勝利來紀念這場人類的大災難?「中國政府以閱兵的方式來宣示未來將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這是個人類文明退步的表徵」。
他說,若有人告訴你,你必須和我成為好友,否則我就打你,你真的有可能會成為他的好友嗎?人類愚蠢的想以暴力來維繫和平,只有使歷史的傷痛被放大,經年累月的深仇大恨愈積愈深,唯有寬恕才是唯一的出路。「這提醒我們儘管科技、經濟已經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國家,若沒有正確的社會科學及人文的反省,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