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ulture.ifeng.com/yiwen/detail_2014_03/16/34815084_1.shtml
原文網址,若有侵權將立即刪除。
《洛丽塔》剧照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美国、英国|1962-6
主演:詹姆斯·梅森、谢利·温特斯、苏·莱恩、彼得·塞勒斯等
王霄专栏
一双宽大的手缓缓入画,握着那只小巧白皙的脚。轻柔地在她脚趾间夹上一撮薄薄的棉毛,慢慢涂上指甲油……影片就这样伴随着钢琴弹奏温情地展开了。沉浸其中的观众并不明晰,在这简单的影像深处,到底蕴含着什么。
库布里克1962年拍摄的《洛丽塔》无疑在所有翻拍版本中更属上乘之作。与97年新版《一树梨花压海棠》更具煽动倾向性的细节描述有很大不同,旧版全片对这部21世纪最具争议性小说之一的改编居然是陈述与展现的冷静态度。这可能与当时美国还未实行电影分级制有关,这种疯狂的故事是绝不可能出现在银幕之上的。不过库神做到了,他将这段畸恋以及所有挑逗都埋藏在冷峻的调子下,隐蔽于黑色幽默且又具优雅的轻喜剧中。这也是库神一贯的风格,可不管多么朴素的黑白画面和悠闲的气息,也掩盖不住内在涌动着混合挣扎、热切和虐的激流。更掩藏不了洛丽塔惊世骇俗的美。
原小说开篇的一段话这么写道:“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这是一位12岁,身高165的少女。那双长腿和白皙发光的肌肤,是每个男人的梦魇。那温柔炽热的眼神,碧波长发和俏皮刘海,让每个男人魂牵梦绕。她是清纯与性感的完美结合。洛丽塔的巨大魅力就像一抹迷情香氛,不管到哪里都令人惊奇,难以自拔地呼吸急促;又如一弯明月,无论谁都忍不住侧目。洛丽塔不仅是一位少女,也是每个男人心中阿尼玛形象的完美化身,是天使般的完美女人。可她又像令人沉醉的烈酒和塞壬的歌声,让男人疯狂到毁灭。就如黑色电影中的蛇蝎美人,洛丽塔是祸水和魔鬼,让男主人公Humbert 如痴如醉,万劫不复。在小说里,Humbert 是这样说的:“我望着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爱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象自己必死一样肯定……”
让男人癫狂到如此程度,除了美貌之外,洛丽塔这种巨大的吸引力究竟源自何处?德国哲学家魏宁格曾总结过,女人中隐藏着两种人格,一种是为延续人类繁衍的母亲型人格,一种是吸引男性卖弄风骚的妓女型人格。对于后者来说,即便她们不自知,但性正是她们生命的驱动力。她们总会不自觉地卖弄风骚,并随时准备向任何男人卖弄风骚。卖弄风骚无不包含着性的意味,使得男人事先想象出他对女人的征服,从而诱使男人作出征服女人的实际行动。洛丽塔正是这类女人的代表,她对Humbert 做性感姿势、装可爱鬼脸及用脚踩他的脸等勾引行为正是“卖淫”的本性,深深地隐藏在人类的天性和起源当中。洛丽塔这类女性是世界的大诱惑者,是女版的唐璜,是一种了解爱的技艺、修习爱的技艺、传授爱的技艺、享受爱的技艺却根本体会不到爱的生灵。所以洛丽塔勾引Humbert 并和他生活在一起,并不是因为爱他,躁动的灵魂是永远不会安定的。对于妓女型来说,性是一切,是一生的浓缩和目的,她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也永远不可能满足,即使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和她在一起,她也不会感到满足。
《筋疲力尽》中犹豫徘徊在各个男人之间的美国女孩帕特丽夏,《爱在罗马》中那个勾引闺蜜男友在最后关头又绝情退出的女孩莫妮卡,都属于这类女人。她们是另类和冷酷无情的,却又对男人最具吸引力。男权社会道德下,正常女性在男性制定的规则下安分地生存着,忘记甚至没有自己的追寻,期待着被男人赋予价值。可妓女型的魅力不受男权规则的一丝影响。而且洛丽塔这一类高级名妓和伟大的政治家非常相像,都具有相同的权力感,还和几乎所有人维持关系,在各个地方都有所向披靡的魅力。他们不会感到与世界有什么界线,能够很好的与世界融为一体,并把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当做自己的装饰品,她们不具备感受爱情或温情的能力。
仔细观察你生活中的朋友,我想一定存在洛丽塔这一类的女人。她们统治着暧昧游戏,享受着人们的瞩目,混迹于不同的男人之间。她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存在着,并为自己的自由感到自豪。这类女人的魅力与人类追求不朽和繁衍生息的终极目的毫不相干,她们只生活在瞬间的本能中。也许并不是拥有着肮脏的灵魂和情感,但她们是烧毁周围一切的火把,在道路上留下的是死亡和废墟。洛丽塔不会知道自己的勾引对Humbert 有多大的吸引力,更不会知道自己的每次逃跑对Humbert 造成的巨大伤痛。影片结尾,Humbert 痛哭着离开了洛丽塔的家,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洛丽塔不会懂。可Humbert 也不懂,洛丽塔不会属于他,也不属于任何一个男人。即便男人赢得了世界上的一切,也不可能真正得到洛丽塔一秒。就像大卫·林奇的电影《妖夜荒踪》片尾那位金发女郎说的一样,“你不会得到我,永远不会!”。洛丽塔就像一个陨落的彗星在地球表层划出一道惊艳的色彩,美丽又短暂,消逝于人间。这一瞬间没有未来,却激荡着永恒。
有人片面地认为Humbert 是“恋童癖”的代表,是一个极好的精神病研究范本。可我想正是这些奇怪的人才凸显出了人类的本性。正常状态让人的特性隐循,只有在特殊情况、特别行为和奇怪的性格中,才显示出我们真正的样子。为洛丽塔神魂颠倒,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的Humbert,是男人在热恋状态的完美写照。在这种时刻,男人们内心挣扎而炽热,忘乎所以,占有欲极强。可Humbert 内心欲望燃烧的对象真的就是洛丽塔吗?还是说她只是Humbert 完成自我实现的一个玩具而已。
魏宁格认为,男性和女性有很大不同,是一种更加注重自我价值,更热切地寻求自我认同的生物。所以男人发动战争。正如拉康提出的镜像理论,男人总通过外在性的事物获得镜像认同。男人的一生都走在寻求最强大自我的路上,任何行为任何话语都是在找寻认同感,追寻着“绝对价值”。而征服并占有一个女人,尤其是洛丽塔这种富有吸引力的女人,能够很大程度地实现自我认同。洛丽塔不过是让男人感受到心中的那位“完美女人”的影子,洛丽塔的明眸、金发碧眼和婀娜身姿只是唤醒了男人内心的自我。而那个“我”才是男人唯一永远忠诚和热爱的。男人是自恋的生物,是阳具崇拜者。曾经看过一个调查分析男女性爱,说男人比起自己身体的快感更看重对方的反应。这并不是说男性真正在乎女性的感受,而是在意对方的满意显示自己的强大而带来的成就感。可以这么说,不管和哪个女人,男人在本质上是和自己做爱。电影《美国精神病人》中那位狂魔就是个极端的例子,他在和两个妓女发生关系,却一直看着镜子,展示自己的肌肉。莫泊桑在晚年精神失常,把家里的地板当做女性的私处疯狂亲吻,这是强大的自我认同感迸发但并未获得满足而呈现的疾病状态。这和Humbert 对洛丽塔的疯狂非常相似。
温婉的节奏,优雅的音乐和轻松诙谐的黑白影像之间,藏匿着我们作为人的秘密。洛丽塔和Humbert 的故事最终有了了结,曲终人散。可人性的故事在何时何处都在上演。这部长期被禁的小说却被《名利场》评论道:“可能是这个世纪最令人信服的爱情故事。”也许这是人之本性,也许这是人之原罪,也许这是人之宿命,但这也许就是爱情。我想这部作品饱受争议性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承认最真实的自己。萧沆说,魔鬼充满了活力,人太容易在他身上认出自己。我们信仰神明或上帝,我们表达爱和美好。可我们的存在不就意味着魔鬼永远不会黯然失色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