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istory.pansci.tw/post/91198622990/07-09-oliver-sacks
原文網址,若有侵權將立即刪除。
【科學史上的今天】07/09——薩克斯生日(Oliver Sacks, 1933-)
奧利佛‧薩克斯是位神經科醫師。他根據數十年的臨床經驗,將經手過的真實案例寫成多本暢銷書,不但開啟了一扇窗,讓我們得以一窺出人意表的各種心靈樣貌,也對心智與大腦的關係提出不同於主流科學的觀點。
自從1861年布洛卡發現語言的表達與大腦某特定部位有關後,科學家們即競相 將探針伸向大腦每一吋表層,以找出各種感官知覺與心智運作在腦部的相對位置。薩克斯並不贊同這種機械觀的「區域論」,因為這意味著腦部損傷就是功能不全、 就是失常、是一種瑕疵。於是薩克斯用文字講述將那些前來就診的病患的故事,展示心靈並不因大腦損傷而一蹶不振。
因此在《睡人》、《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火星上的人類學家》……等書中,我們看到許多出乎我們想像的奇怪案例:得 了嗜睡症腦炎的病人、患了回溯性失憶症的迷航水手、失去左邊概念的人、失去深度的人、失去色彩的畫家……,他們也都擁有我們一般人有的渴望、勇氣 與堅持,他們可以自我調適以因應環境,甚至在感知限制中發揮創造力,在絕望中找到心靈的寧靜與自由。
正如薩克斯所說的:「無論頭腦的功能遭遇到任何缺陷或失序,都能建立起一個合於邏輯的自我與世界。」這些神經損傷的病患其實是經歷一種蛻變,而「蛻變形成的另一種存在狀態是另一種生命形式,並不因為它的與眾不同,而稍減一點人的本質」。
(薩克斯還寫了一本《看見聲音-走入失聰的寂靜世界》探討美國聾人文化,除了爬梳美國的聾人教育歷史,也以神經科學的角度探討不同語言對聾人的影響,非常精彩。可惜已經絕版了買不到,但某些圖書館應該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