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讀友投稿】 作者│璽瑾
刊於台灣教會公報
11時02分的那道光 (日本‧長崎)

我所害怕的不是走向死亡,而是走向死亡卻未帶來任何的影響力。」
~Mile Levin 註1

一個破損的掛鐘記憶那道白光,瞬間全部都終結了,指針就停擺在11時02分。

1945年8月9日,一架B-29美軍轟炸機在天寧島(Tinian)起飛,在日本長崎上空拋下了『胖子』(原子彈代號:Fat Man),落點就在當時有東方最大教會之稱的浦上天主教堂不遠處,幾名神父與信徒在倒塌的教堂下遇難了,僅留下來的是幾串信徒所持的念珠,與教堂的斷垣殘壁。強大的衝擊波,震垮了各處的建築物,連鋼筋混凝土的結構都嚴重變形扭曲,極度的高溫使黑色的日式屋瓦變質起泡,連離爆炸點400米外商店裡的酒瓶都因而熔化黏貼在一起。一名女學生堤鄉子所攜帶的便當,裡頭的米飯在隨後的火燄中炭化。以浦上地區為中心的長崎,屍橫遍野,頓時成了一個火海般的人間煉獄,此事件也為二次世界大戰畫下了休止符。

要認識歷史真相,除了知道教科書的生硬數字與資料外,我們還要仰靠一些詩人、文學家與藝術家的洞見,因為他們所關注的不單是史料的記錄,更是將自己的反思、情感與信念帶入事件中,讓發生的事能夠活現在我們眼前。
大學時我曾寫了一篇關於達達主義(Dadaism)註2與超現實主義 (Surrealism)的論文,這兩個藝術風潮深受到世界大戰的影響,特別是強調「絕對虛無」的達達主義。理性主義與科學將歐洲帶入文明的巔峰,然而還是發生了令人驚愕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達達主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孕育而出。藝術家透過亂無章法的畫作與詩詞,在幾近歇斯底里與崩潰的狀態下,表達對戰爭的殘酷與社會的問題的無能為力。其作品充滿著反戰、反美學、反現代生活的態度,有些甚至令人生厭作嘔,其實這也是他們的動機,因為他們已對當時的體制、傳統價值觀徹底的絕望。從這群藝術家的表達中,可以看到戰爭所帶來的一種精神衝擊。

這次來到長崎,我也想看看這裡的藝術家們到底怎麼說。走進長崎原子彈資料館,我看到一些非常特別的戰爭藝術,將受難的耶穌與原爆蘑菇雲放在同一張畫布上,一尊仿造米開朗基羅《聖殤像》所造的受難者雕塑,以及抵擋強光的手出現釘痕的作品,結合了戰爭與信仰。我認為這是藝術家刻意的安排,除了是因為原爆點就在浦上教堂旁邊的巧合外,還有就是為了要表達苦難中「神的同在」。至高者並未漠視人間的悲劇,反而是將自己捲入這場戰爭,使自己也成了人類邪惡作為的犧牲者。


「上帝賜福給締造和平的人,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女。」。
~馬太福音5:9 (新普及譯本)

戰後的長崎如何在原子荒野中再次站起?基本的民生建設修復後,倖存者心靈的創傷又是如何平撫的?要知道這背後的故事,就不得不認識《長崎鐘聲》的作者永井隆博士(Dr. Takashi Nagai),進入他的記憶倉庫與內心世界。永井隆博士是一名放射線科的醫生、原子物理學者,早年的他因著科學研究與人體解剖的背景,使他成為唯物論者,不相信人有靈魂的存在,認為人的肉體只不過是由一些物質所組成。直到他母親的驟然逝去世,母親凝視他的眼神改變了他原持有的想法,他感受到母親的靈魂是存在的,並且是不滅的;此外他閱讀了科學家巴斯葛爾的《瞑想錄》,發現這位令人敬仰的科學家竟然是位信仰虔誠的基督徒,並且巴斯葛爾的信仰與他的科學研究是在毫無矛頭的情況下共存著。這些因素使永井隆博士從物質世界的研究,轉向探討生命的終極意義,領悟到靈魂乃是人類最有價值的部份。

原子爆炸的當時,永井隆博士正於長崎醫科大學的研究室,他只見到一道閃光,他如此說道:「那一瞬間,被摧毀的不只是我的現在,連我的過去也被驅散,我的未來也被摧殘殆盡了。」。原爆帶走了他的家園與愛妻,也使他的右半身與頭部嚴重受傷,但當時他只用三角巾止注湧出的鮮血後,就立即加入倖存者的救護工作,直到失血過多而不支倒地。
永井隆博士在離世前的三年中,因原子病症狀發作,使他長期臥病在床,然而他卻在這段時期完成了許多的書、詩詞與書法作品。在這作品當中他所傳達的不單是反戰的信息,讓人知道戰爭的醜陋面,而是更多的去著墨於「愛和平」的信念,深信惟有愛的力量才能帶來永續的和平。永井隆不以一個受害者的角度自居,反倒是認為日本人需要坦承自身的罪過以及加諸於其他國家的苦難,而原爆生還者需要的是寬恕,不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報復行動,如此同樣的悲劇才不會再度重演。

11時02分的那道光帶來的是悲劇,但永井隆博士卻為它付予意義,一個轉化昇華的意義。急性的白血病與喪親非但沒有使他喪失生存的意志,反倒是使他更加的堅強。博士以「愛人如己」註3為座右銘,也以這句話為他給兩名幼子的遺訓,他所有想要表達的信念是以這句話為開始,也以這句話做結尾,所有的一切也都包含在這句話之內。他的信念慰藉了許多受傷的靈魂,使人類枯萎的心靈得到春雨般的滋潤;他的呼聲也為長崎帶了新的精神面貌,讓原子荒野再次開出希望的花朵。

「最深刻的愛是從痛苦的體驗中萌生的。未曾哭泣過的人,是無法拭去
別人的淚水。未曾親身受苦過的人,是沒有緩和別人苦惱的力量。唯
有曾在黑暗中迷失過的經驗,才能夠帶給別人光明;曾經有過深陷死
亡絕望的日子,才真正擁有能讓別人的生命歡愉復甦的能力。」

~永井隆博士《生命的勇者》



註釋:
註1:Mile Levin一名美國大學生,身體罹患一種罕見的癌症,在他的部落格(Blog)說道 “Dying is not what scared me, it’s dying and having had no impact.”,他透過有限的生命用文章來激勵周遭的人。
註2:達達運動的發起人Tristan Tzara認為一個製造戰爭的社會不配得有藝術美學,因此決定以「反美學」的方式來抗爭。
註3:源自聖經馬太福音22:37~39,耶穌對他說: “你們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


參考資料與書目:
《生命的勇者~親愛的孩子,你要活得起勁!》,永井隆著/賴振南譯,台北:上智出版社,2000年。
《蕩子的兒子 永井隆博士》,賴振南著,若望保祿二世和平對話研究中心,2000年。

http://www.wretch.cc/blog/solomontang/20681792 

這裡是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read.life 
愛人如己 治癒心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