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社會化,來自於他如何因應他人對待他的眼光與評價;因此,在多元的客觀與認同之下,如何面對外在的主觀、質疑、甚至是扭曲與誤解,去展現個人的價值,被社會所理解與認同?
這是我真正想寫這篇文章的用意,用來紀念我28歲所奠定的中心思想。
從社會團體的角度出發,看待個人,就面對了一個問號,[如何識人?][你如何將人擺對位置?]
這個問號,每個人都會遇到。因為,我們都需要朋友。
但我們,如何選擇朋友呢?我們面對各種不同的朋友,瀏覽了各種不同的特質,我們如何把朋友放在甚麼位置上?
[你是否真正的認識,一個人的特質?]
[你是否真的知道,他的特質使他可以成就甚麼?]
[還是因為他跟你有差異,因為你看不出來,就被你直接的否定掉?]
否定,不認同,是一個巨大的破壞力,影響深遠。
從這句話當中,可以看得出影響的層面:[表面上我們在與人互動,實際上我們是與自己的內在交流。]
這些體悟,是我從自己的身上如何"不認同"別人,所深深感受到的的一個真相;
如果你想扭曲自己跟這個世界,只要不去認同別人就可以了。
即使是悔改跟轉變的這個,看似可行的方法,在我的人生裡,都一一的驗證了:[不可能透過要人們認罪而帶來救贖與改變。]的體悟。
我想,基督所言:[你們要彼此相愛。]是終極的真理。
(至於悔改...到底是誰講的阿!!?)
為何?
因為,[存在]的事實,只能夠透過[承認與接受]來理解,也就是所謂的認同。
你不可能了解你所否定的任何事物,尤其包括你自己。
唯有你了解事物的根本,懂得他在時空的演變中導致的不同形態上的變化,你才知道如何正確地拿取他的角度。
你才知道錯誤為何會發生?
你才理解歷史的轍跡背後,究竟是以甚麼樣的動力在運作?
你才分辨得清楚,自己該端出甚麼言行態度,該付出多少情感,做甚麼反應,是最有效的策略?
觀察透澈,不被得失所牽絆;因為已看透得失與代價。
(得,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成為自己的主動者,不再是一個被外在環境牽引著走的奴隸。你掌握自己的命運與下一步棋該怎麼走,而不是任由時代趨勢制裁的螺絲釘。
當你正向的認同一個人的特質,並且不被當下的優劣好壞所迷惑時,你會清楚他因何而存在。
每一種存在,都有它的必要性。
這構成了世界的完整。
你會看見這個存在的特質,所發出的力量,會到達哪裡?要產生甚麼結果?
這就是真正的了解,甚至使你看見對方的使命,對方是個甚麼樣的人材。
我們唯有知道對方是塊甚麼料,才能夠跟他維持恰如其份的關係,不致傷了自己或彼此傷害。
每個人都要為了自己的使命與存在,自我領悟與自我發掘。
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不清楚自己為何存在;大部份人都是活在障礙裡面,無法分辨其價值、意義。
但,一個人並沒有被認出來,不等於他沒有價值。
知人善任與正面認同與客觀的含意,就是把一個人的性格與特質看作是中性的去接納,而對他所產生的力量(破壞與建設)看成是一個演變的[過程]。
你掌握住這個過程,你就明白他的力量在不同的階段,具有甚麼作用。
將這些作用化為優勢,就是知人善任。
因此,就不會使自己陷入衝突之中,反而能創造其合作的價值。
保持了對人與跟社會之間的和諧與在看似逆境之中,創造資源的能力。
這說來容易,做卻很難。
因為尚未談論到權力的運作,以及現實的不完美。
但這是一篇有關洞曉內在的文章,所謂:[自知者明。]當一個人越讓自己的身心處在自由與客觀的狀態當中,他看見資源與因果關係的能耐就越大,一樣事物對他而言就擁有越多的可能性,他選擇的機會就越多。
這,是使一個人較為容易去成功的。
這是我28歲的思想,與對社會跟對人的關係的領悟。
當你越了解自己的存在價值,就越清楚如何使用自己的力量;明白自己的存在價值維繫在甚麼地方,就更容易自我接納與自我認同,也更容易對別人做價值的展現。更清楚自己該怎麼在社會中生存。
我想,這是很必要的領悟與解脫。
- Jan 08 Sun 2012 17:12
客觀與認同之二:衍伸的人格模式。(存在之所繫)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