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猶豫自己該吃甚麼的時候,我猶豫跟分析了很久。。。到底要吃甚麼?

1.[吃邪惡的雞排搭配生菜沙拉,這樣就不會太不均衡了~!](50+超商的49)

2.另外一些其他的聲音是說,[一百元的火鍋,可以喝熱呼呼的湯唷~!],但是火鍋吃來吃去都那樣,營養價值真的有比較高嗎?

3.當我看到水果,便又想再加上水果一起吃好了!那吃小腿棒+沙拉+水果,可是這樣吃好像有點生冷?醫生叫我不要吃太生冷的。。。

於是回到原點,我沒有一個滿意的決定,內心感覺到有點冷冷的空虛,似乎吃到甚麼都沒有真正的滿足感。

我心裡想:[或許我分析太多了,順著感覺走可能會比較有滿足的感覺。]

可是,我說不出來哪裡怪怪的,但是在我的生活當中,尤其沒有"問題"要處理的時候,我的心底就會冒出一股很奇怪的空虛感,讓我感覺到隔閡跟隔離。那是很平淡的感覺,可是卻無比真實。那似乎也不像是困擾,而像是某種低語,在傳達甚麼,但是花了很多年,我都聽不懂。有時候會陷入一種哀沉,但明明我個性又很開朗。。。

 

然後,我回顧了一下我自己的念頭,突然間發覺了自己的行為:[我並不是真正的根據均衡飲食在做選擇,我只是在取巧跟想策略做飲食均衡的補償而已!原來我是這樣去看世界的---想辦法自己去做組合,去拼湊,整合為自己的答案---但那始終都不是事物原始的本質;所以當我一直不斷的去分析跟拼湊,就會更加找不到答案跟失落,因為組合出來的東西,需要解決跟處理的東西,就表示著他不符合我在找的本質。]

我明白了,我意識到我一開始選的東西就不是我真正要找的東西,那麼任何的滿足也都會只是一時之間的。我就走去一家自助餐便當店,裡面有無數種菜色可以讓我自己挑選,口味也不錯。

我懂了,我一開始就必須站在對的市場去進行選擇。

生活,並不應該是這樣不得已,我明瞭了在這廣大的世界當中,分割成非常多不同的市場,我需要進軍到一個符合我所需跟所要的市場裡面,拿到我要的資源,學會在那裡面生存下去。這樣我才可以把我的精力花在刀口上。

我學會了,轉變我去進行選擇的機制,這將是我生命模式第一個真正開始展開的蛻變。真是花了比我預期還久的時間。。

我會繼續這樣堅定起我自己,一直到我可以走入我要的市場裡面,且絕對不再受到迷惑跟混淆為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