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字伯高,吳(今蘇州)人,歷來有“草聖”之譽,為狂草書的奠基者。“草”書而再冠之以“狂”,是區別于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作風的草書。在《古詩四帖》裏,我們可以欣賞到張旭驚蛇走虺般草書的狂態。一是筆勢狂:它書寫的筆道,象鋼絲般勁挺,似藤條般堅韌,收斂處有積點成線的立體感、膨脹力;飛動處有閃電劈天的震盪感、暴發力。二是形體狂:其獨特的字形,或如“難”字,大如橙桔:或如“子”字,小如核棗;或如“萬年”兩字,俯昂回翔;或如“子晉”兩字,反斜為正;或如“貴”字,一字由停頓的數筆組成;或如“難之以萬年”,一行五字,由一筆牽絲連成,……總之,字或字組,是那樣地無拘無束,奔突險峻,富有抑、揚、頓、挫的節奏變化,充滿天馬行空、放縱不羈的浪漫氣氛。三是章法狂:它徹底衝破了以往草書橫直有一定間隙的程式,使字與字,行與行,起首與結尾產生了一種相互依存的牽制。整張字宛如一幅主題突出、瑰麗奧秘的畫圖,虛與實,動與靜,起與伏,逆與順,主與次,枯與濕。給人以扣心撞肺、迴腸盪氣的形式感,我們不妨把這種錯綜詭譎的章法,比喻為是用七歪八斜、規格迥異的“亂石鋪路”,就局部一石、數石觀看,似乎是雜蕪零亂的,而就整件作品來觀看,卻是亂而不亂,協調自然的。要達到這一藝術效果,既得有把書寫文字攪“亂”打“渾”的手段,更得有以亂得治的本領。這就是張旭狂草的顯明特色,也是不易獲得的至高境界。


  狂草,是書法藝術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就其法度、規矩來說,卻是狂而有理,一板一眼,嚴密、準確的,容不得半點草率和馬虎。張旭的狂草《古詩四帖》恣縱中寓於嚴謹的法度,是跟他學識的淵博,以及點劃周到的楷書功力相關聯的。過人的藝術修養,豐富的形象思維,扎實的基本功夫,加以有膽有魄,才能真正地把草書狂起來,狂得好,製造出精湛的藝術作品。誰以為寫狂草書,只稍放開膽子、信手塗鴉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誠然,它或許也能贏得幾位反正不通草法朋友的擊掌,但可以肯定,這“大作”決不會如張旭的《古詩四帖》,成為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為後代行家首肯的千古絕筆。









這卷《古詩四帖》,高28.8釐米,書寫的是四首古詩。前兩首是北周詩人瘐信(西元513~581年)的《步虛詞》,後兩首是南朝劉宋詩人謝靈運(西元385~433年)的《王子晉贊》和《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贊》。現按原來書寫的行次抄錄於下:

步虛詞


東明九芝蓋,北燭五雲車。飄颻入倒景,出沒上煙霞。春泉下玉霤,青鳥向金華。漢帝看桃核,齊侯問棘(原詩為棗)花。應逐上元酒,同來訪蔡家。



北闕臨丹水,南宮生絳雲。龍泥印玉簡(原詩為策),大火練真文。上元風雨散,中天哥(原詩為歌)吹分。虛(原詩為靈)駕千尋上,空香萬里聞。



謝靈運王子晉贊



淑質非不麗,難之以萬年。儲宮非不貴,豈若上登天。王子複清曠,區中實譁囂。喧既見浮丘公,與爾共紛繙(翻)。



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贊



衡山采藥人,路迷糧亦絕。過息岩下坐,正見相對說。一老四五少,仙隱不別可?其書非世教,其人必賢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me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