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嗯,有關於協談工作,我開始有領悟..
我該做的是去幫助來談者"了解他自己"。(雖然我還是很容易被他講的內容拉著跑><..)
尤其是了解,她的感受裡面的渴望是甚麼?自我價值是甚麼?
而她都把注意力擺在哪裡,跟真正的事件有甚麼不一樣?
當這些東西釐清楚,[路],就清楚了。自然而然會知道怎麼解決外在的困境,而且內心會更有力量。
嗯,這樣想通,我就比較知道即使對方需要的可能只是"情緒的抒發"...(我的弱項..><)的時候,我可以扮演甚麼角色。
還是一樣的,去了解她的情緒底下的議題。
我一定要好好的有耐性,把別人的感受聽懂,聽懂,真正的了解別人內心的渴望。
我發誓我要有耐心!~
很感謝自己這幾天的情緒低落...實在低落到不行...
可是這讓我驚覺到,天啊!!..事情好好的竟然也可以如此沒有勁!?...所以不是事情引發我的情緒了~是某個內在的東西在引起我的低落感。
這強迫我單純的往內在去看,去了解自己,尤其是完全沒有是非對錯(因為沒有事件嘛~)的去探索跟了解自己。
我覺得以前面對個案,當個案帶著問題前來,可是一直講事情繞阿繞,沒有進入到目標模式的狀態的時候,我會覺得很奇怪?他到底想不想要處理?
但是現在我卻懂了,這些碎碎念底下就隱藏著情感的議題。
可是到底要用那些句子引導到使個案想去了解他自己,知道自己才是命運的主宰?
而不是因為這種陪伴很溫暖,滿足了他需要被關愛的感覺,而就這樣一直下去...或者因為外在事件衝擊很大,而就一直訴說著那些外面的事情...
我想了半天...阿...實力真的實在還是不夠...我的情感反應跟同理,必須要再提升。
我只能說,我的辨識能力提升了。其實個案的感受跟渴望,我都可以體會。
但不知為何...講不"練鄧"(台)...
覺得好難變成有系統的句子哦@@...
其實我覺得主要是,好像我的個案還在狀況外...嗯...是我場面架構不夠嗎?
嗯嗯...如果是個案的覺察力比較..低的話..
嗯嗯...那我能負責的又到底是甚麼呢?
**-*-*-*-*----****------*--*-*-***------*-*--*-*
情感,就是渴望;也是自我價值跟自我認同的根源。
認知跟反應,是配合情感虛擬出來的外殼(適應方式)。
以我當例子:自卑感。
認知的解釋是,我好像都無法融入團體,不能被別人接受跟認同。
反應是低調一點,研發社交技巧去跟人群相處。
這裡的疑竇是,是否當你累積出更多的交際成功經驗,自卑感就會不見跟消失?
答案是:錯的。自卑感並不會因為你足夠的成功經驗就不見了。
這個意思是,我們的情感一旦受過傷之後就會被認知所蒙蔽,而很難療癒。
因為情感並不是實質可觸碰到的東西,又很容易發生變化,所以很難理解。
而所有的缺乏與挫折感,就會一直放在心底在潛意識當中運作,影響自己的生活。
因為不了解自己的渴望,在自己的生活中具有甚麼意義?
是這個意義決定了自己的自我價值與自我認同。
所以,不論認知是如何的正確,都只是在外邊繞,而不會產生自我療癒的過程。
因此,我的外表很聰穎堅強,內心卻非常地脆弱...
因為我有很多的情感創傷,而且都是...很詭異的那種。
我的天份是分析事理,因此我一直都無法進入到我的內在,去使我的情感真正的被滿足,去了解自己的渴望與自我價值在哪裡。
因為不知道,所以一直在流浪。無法穩定。
這是為什麼任何事情我都會一直被往後拉(這真的是很可怕的詛咒..),因為我沒有看見自己的渴求是甚麼,而一直去忙碌以為是自己要的東西,很快的...假的東西令我開始疲憊。疲憊感就由此產生。
因此無法前進。
由於受傷之後的不安,促使我拉高標準來自我防衛跟保護自己,以免繼續受到傷害。
就又出現次發的情感反應,期望高而失望。
大部分沒有經驗的協談者,都會以為問題出現在這邊。
但不是的,這只是看到認知。
認知底下反應的渴望,才是需要被看見跟了解的部分。當這個核心弄懂了,所有的認知跟反應都會出現改變。
但如果在此很認真的討論他的認知是甚麼,我覺得都是被個案帶走了...
因為認知本來就是一種防衛嘛~
我發現我往後發展的諮商風格,肯定是針對情感下手的。只是目前我覺得自己在接觸別人情感的功力上,需要加強。
總覺得自己無法做得很自然。
我並沒有防衛,而是不知道如何接近。
我還是比較會梳理事情的來龍去脈,但是..陪伴..嗯..我就只會呆呆的,溫和的沉默著。
我看書,是發現我需要多去表達[我的感受]。對於個案的看法與經歷,擁有自己的感受,這樣說出來的話語才會真正的有力量。
而不是一個置身事外的"專家"。
要命..這真的很難耶!~
想到這,我就很羨慕為什麼龍貓跟雀貓都可以這麼擁有感情呢?...
- Apr 05 Thu 2012 16:05
了解自己的情感與渴望(上)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