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網址:http://www.hbrtaiwan.com/blog_content_289_1.html
比爾.泰勒 (Bill Taylor) 《快速企業》(Fast Company)雜誌創辦人,著有《謙卑野心家》(Practically Radical: Not-So-Crazy Ways to Transform Your Company)、《征服變動的挑戰》(Shake Up Your Industry, and Challenge Yourself)等書。推特帳號:twitter.com/practicallyrad
文章內容
我在二十年前與艾倫.韋伯(Alan Webber)開辦《快速企業》(Fast Company) 雜誌時,第一期有一篇文章〈我們無法作出改變的五十個理由〉,作者是波瑞許(E.F. Borisch),他擔任一家老牌企業密爾瓦基齒輪公司(Milwaukee Gear Company)的產品經理。波瑞許在那篇文章裡整理了一份既聰明又有趣的清單,列出一些反對推動實質進步的理由及憂慮。清單裡的理由1:「我們從來沒有 那樣做過。」理由4:「我們以前嘗試過了。」理由13:「我們的競爭對手沒有那樣做。」理由17:「銷售部門說,那是做不到的。」原因18:「服務部門不 會喜歡那樣做。」原因45:「其實我們現在做得已經不錯了。」理由50:「那是不可能的。」
好笑的是:波瑞許早在1959年就整理出這份清單,當時發表在一家稱為《產品工程》(Product Engineering) 的不起眼雜誌上。我們在1993年重新刊出這份清單時,覺得這份清單如此令人訝異,而到現在又過了二十年,我們仍然覺得這份清單令人訝異,原因是,目前大 多數組織的大多數領導人,面臨的正好也同樣的一些憂慮與攔阻。再過二十年而於2013年重印時,這種令人訝異的情況今日依然存在。
看來情況似乎是,事物的變化愈多,對變革的反對愈是堅定不移。
那麼,從《快速企業》創辦迄今的二十年間、從波瑞許整理出那份清單至今的54年間,我們學到了什麼?且讓我提出五個簡單的原則,以改變我們的變革之道:
- 大 多數領域內的大多數組織都受限於狹隘的眼光,因此難以設想出正面的未來。因此,變革的第一個原則是原創性(originality):領導人看待自己的組 織及其問題時,就像是從來不曾見過這個組織一樣,必須用新的眼光來看,而且要發展出獨特的觀點,來思考如何解決那些問題。專業知識常常會阻擋了創新之路, 在成立已久的組織裡,尤其是如此。正因如此,我認識的一些最有效能的領導人都不太熱中進行「標竿管理」(’’benchmarking’’),標竿管理是 激勵變革的常見做法,卻往往使眼光狹隘的問題愈加嚴重。向你那個產業的「最佳」公司學習,究竟能有多大的啟發性?何況如果最佳公司並不是非常卓越的話?所 以,為什麼不向你所屬產業以外的創新者學習,以進行整頓,並超前你的競爭對手一大步?
-
- 在充滿傳統與成功經驗的問題公司裡,以往的經歷可能是 個詛咒,也可能是祝福。因此,變革的第二個原則,是要破除過往的束縛,而不否認過往。心理學者傑洛姆.布魯納(Jerome Bruner)在他的論文集《心智探索》(In Search of Mind)一書中精闢說明了,若運用過去的最佳事物來求新事物,會產生什麼結果。他認為,創意的本質是「想出如何運用你已知之事,以超越你已想到之事。」 我遇到過的最高效能領導人不會棄絕過往,而是重新詮釋過往,以發展出一種觀點來前瞻未來。
- 推動變革者的工作,不只 是要呈現出高尚的構想,還要在組織內外喚起一種急迫感,並把那種急迫感化為行動。對領導人來說,用新鮮的眼光來設計出前瞻未來的新觀點是一件事;把所有組 織成員團結起來,努力將吸引人的願景化為改變遊戲規則的卓越表現,卻完全是另一回事。我的朋友、也是《快速企業》共同創辦人艾倫.韋伯說得好。他喜歡說, 進步是一條數學公式,只有在維持現狀的成本大於變革的風險時,才會發生。因此,變革的第三個原則是,領導人應鼓動同仁對現狀感到不滿,說服同仁最大的風險 就是沿襲既有做法,這無法保護你不受破壞性風暴的吹襲。
- 位居最高層可能會讓你覺得孤單,但獨來獨往的人是無法做好 變革的。如今,最強大的貢獻來自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公司內部的「隱藏的天才」,顧客、供應商和你公司周遭的其他聰明人等的「集體天才」。因此,變革的第四 個原則是,領導人應該要有「謙遜的雄心」(humbition),也就是有足夠的雄心要去解決大問題,有足夠的謙遜知道自己沒有答案。在變革時,三個臭皮 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 變革的重點在於一致性,不亞於破壞性。權威人士很愛苛責沒有膽量去改變的企業。其實許多組織的 問題在於它們所做的就只是變革;從一家顧問公司,突然換到下一家;從最新的管理流行做法,換到更新的管理流行做法。但在這些不斷變動的環境下,事物的變化 愈多,組織愈傾向於維持原狀。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這樣解釋:「平庸的特徵不是不願意改變,而是長期呈現不一致性。」這充分說明了變革的第五個原則:領導人若想要進行深層的變革,就應堅持 選定的優先要務和做法,不論時機好壞都要保持一致。
我們這個時代的典型任務,就是要在歷史悠久的公司裡辛苦地推動深層變革,我在此祝你們任務成功。我也希望在二十年後,波瑞許的清單〈我們無法作出改變的五十個理由〉不再像現在那麼適用。(侯秀琴譯)
原文請見:The More Things Change, the More Our Objections to Change Stay the Same
更多主題文章:變革管理、執行
更多作者文章:比爾.泰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