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自百度百科,若有侵權,將立即刪除。
对于心理暗示,《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可见,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那么,人为什么会不自觉地接受别人的影响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一个人进行决策和判断的心理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实,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做出的。这样的决定和判断,我们称其为“主见”。一个“自我”比较发达、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有自我”的人。
但是,人不是神,没有万能的自我、更没有完美的自我,这样一来,“自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对的,也并不总是“有主见”的。“自我”的不完美、以及“自我”的部分缺陷,就给外来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
外来影响空间的存在、以及易受暗示的机会,并不等于一定会受到暗示。暗示的成功,还需要一个必要的条件,那就是受暗示者,必须存在着针对外来的暗示者的自卑——觉得自己不如暗示者、觉得暗示者比自己高明、自己应该向其讨教、自己必须接受他的判断、自己必须接受暗示者的影响。其实,这样的暗示作用,在本质上,就是用自认为比自己强的别人的智慧、代替或者干脆取代自己的思维和判断。
当然,这样的自卑、自贬,以及对于暗示者的崇拜和能力的夸大,很少能被受暗示者意识到,这些心理过程通常都发生在潜意识。所以,暗示作用通常都发生在不知不觉中。而且,我们会发现,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这种对于自主判断的部分放弃,是有一定适应意义的,这可以使人们能够接受智者的指导,作为不完善的“自我”的补充。这是暗示作用的积极面,这种积极作用的前提,就是一个人必须有充足的自我和一定的主见,暗示作用应该只是作为“自我”和“主见”的补充和辅助。
表面上看,有些积极暗示似乎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实,积极暗示对于被暗示者的作用,就象是“画龙点睛”。比如,如果一名运动员的成绩已经非常接近世界记录了,这时候,他非常敬佩的恩师在旁边轻轻暗示到:“你能行,你一定能得第一!”,正是这一暗示,激发了他全部的潜能,使他在比赛中真的得了第一。这样的积极暗示,起到的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相反,一个末流运动员,由于实力有限,即使暗示做得再完美、效果再佳,也难以创造奇迹。
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
心理学认为,人们都有一种倾向,即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自主的”地位,不愿意受别人的干涉或控制。从这个观点看,暗示的作用往往比直接劝说或指示或命令的作用大。简单地吩咐孩子:“快去睡觉!”“闭上眼睛!”往往并不见效,有时反倒使孩子更加兴奋。这时,你不妨在被窝里给孩子讲故事:“有一天,小鸭子要出去玩。妈妈对他说别的小朋友都睡觉了。小鸭子不听,走到河边一看,鱼都睡觉了。走到树林一看,小狗都睡了。走到田野里,小鸡都睡觉了,睡觉了,睡觉了,他们都睡觉了,他们都把眼睛闭上了。小鸭子想,妈妈说得对,我也想睡觉了。于是,他......”在讲故事的时候,注意用一种单调的疲倦的声音,同时不断地重复“睡觉了”、“闭眼了”等,声音逐渐逐渐减弱,最后若有若无。你在讲故事的同时闭上眼睛,并不住地打呵欠。试一下吧,灵验得很!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座工厂,许多工人都是从附近农村招募的。这些工人由于不习惯在车间里工作,总觉得车间里的空气太少,因而顾虑重重,工作效率自然降低。后来厂方在窗户上系了一条条轻薄的绸巾,这些绸巾不断飘动着,暗示着空气正从窗户里涌进来。工人们由此去除了“心病”,工作效率随之提高。
暗示不仅对人们的心理或行为发生影响,还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变化。在实验室里,反复给被实验者喝大量的糖水,经过检验,可以发现其血糖增高,出现糖尿并且尿量增多等生理变化。后来,不给糖水,实验者用语言暗示,同样会发生上述生理变化。这一实验表明,语言暗示可以代替实物,给人脑以兴奋的刺激,虽然被实验者并未喝糖水,但人脑仍然参加了体内糖的代谢活动。人们常讲的“望梅止渴”,也是由于暗示的积极影响。
法国心理学家埃米尔·库埃(émile Coué de la Chataigneraie,1857.02.26~1926.07.02)认为自我暗示方法的两个重点是:
1、想象的主导地位;
2、自我暗示的期望结果必须受限于机体的可能性。
人的行为和力量几乎完全依靠他自身的意识。同潜意识的强大作用相比,意识的作用就如同是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小岛,经不住狂风暴雨的考验。
如果我们认为,我们的喜悦、悲伤、疾病、健康以及所有情感的出发点都存在于自身的潜意识中,那么我们将从逻辑上推论出:我们大脑中产生的每个意念都有实现的趋势
要点
始终要用现在时态而不是将来时态进行暗示
要在最积极的方式中进行
一般来说,语句越简短,就越有效
始终选择那些对自己感到完全合适的肯定
进行肯定时,始终要记信我们在创造新的事物
尽可能努力创造出一种相信的感觉
所谓暗示是指通过人体的语言、行为、心理或者是环境的特殊语言,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
那么,他人的暗示可以被定义为“把一种思想强加给另一个人的大脑,从而影响甚至控制后者的思维和行为”。但是暗示本身是不能独自存在的。暗示的存在需要一种必要条件:将暗示转换为自我暗示。由此,自我暗示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人对自身进行的思想灌输”。
这也就是说,对某个人进行暗示的时候,如果被暗示的人的潜意识中没有该暗示内容的相关信息或是经验,又或者他的潜意识里不愿意接受或者完全抵触和拒绝这种暗示,他只是意思性的将暗示内容转化为自我暗示而并没有完全的体会或者领悟,那么在这种暗示下产生的自我暗示将不会有任何效果。比如“望梅止渴”的故事中,止渴的效果只会在吃过酸梅的人中产生。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有两种人难以唤起自觉的自我暗示:
1、无法理解你所说的话的人。
这里是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为无论是暗示或自我暗示,首先是必须通过交流来实现的,这种交流是从双方的相互交流转变为单向交流,即自我对话,因为个人认知能力的局限或是经验知识的分歧而导致对他人暗示的话语不能理解,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进行自我暗示的。(这里是指,他人暗示必须由自身转变为自我暗示才能使暗示达到效果,如果他人暗示没有转变成自我暗示,那么“他人暗示”就是徒劳的。即,他人暗示如果不能激起暗示目标体产生所谓的“共鸣”就是徒劳的。这里牵涉到两种情况:1、目标体收到了暗示,但是他没有相关经历,无法进行进一步的联想,从而无法产生相应的“自我暗示”。2、目标体收到了暗示,却由于理解的偏差或经验的差异,导致产生了错误的“自我暗示”。)
2、不愿意去理解的人。
这里,“理解的人”包括理解别人的人和理解自己的人。理解别人的意思是指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想象自己的处境,理解自己指的是对自身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这还包含有一种抵触情绪,需要尤其注意“不愿意”这三个字的含义。类比“人只愿意相信他愿意相信的东西”。)
我们越经常性地意识到我们正在告诉自己的一切,选择积极,扩张的语言和概念,我们就越能够容易地创造出一个积极的现实。
重复定律
重复使最难的事情变得容易,重复是潜能开发的金钥匙。
经常重复一种思想会产生信念,进而变得坚信不移。“重复使最难的事变得容易,重复使鉴别力更敏锐,使第六感觉更敏锐,使潜意识工作更精确。我们自然而然地更加成绩卓著。”
开水之所以能开是因为不断重复加温的结果。如果烧到99℃就停止加温的话,仍然只是温水而不是开水。生活中许多的广告都利用了重复的心理规律。
一句真理反复重复,一个好的表情反复重复,就在你的心理潜意识中输入一个程序。
因此,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要掌握这一规律,那就是不断地自我暗示,不断地重复暗示。人们看书,往往重要的内容也只看过一两次,你问他们看过吗他们说看过了,那些重要的知识却没能植入脑海中,过不久便己模糊不清了,这样吸收到的知识只能算是了解、知道,却很难做到,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实际使用。
知道的不算,做到才算。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比如你明明知道面对客户越是自然、放松、大方越好,可有时就是做不到,这也是因为你还没有形成这样的行为反应。
重复暗示的积极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七点:
1、只有重复才能消化知识,使其化为行动;
2、不断提高人的能力,用同样的能力可以完成更多同样的工作;
3、单个过程会逐渐相互同步;
4、我们的业务能力会不断地改善,我们将越发感到安全可靠;
5、每次重复都会释放能量,它会增强创造力;
6、增强敏感性,潜意识更加精确地工作,使你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7、不断地重复一个信念会使人相信它,继而坚信它(包括反面信念)。
知识只有在潜意识浓缩为驱动力后,我们才能受到正面控制。练习也是如此,光知道潜意识工作原理和思考方法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定期实践它。因为每次重复都将带来深化!
失败者往往比成功者更聪明,但他们不愿坚持到底,不愿重复一个信念,相反成功者由于坚持到底,愿意重复一个信念,并在重复之间克服了一切困难。这就是失败者与成功者的最大区别。
只有不断重复正确信念的人,才能强化潜意识里的正面信念,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内模拟定律
当一个人的内心在想什么事时,他的表情会不由自主地模拟什么,叫做内模拟。看见漂亮的女孩,你的表情在模拟,看见优美的风景,你的表情也在模拟。
反过来,看到不好的表情、不好的风景、不好的人物、不好的绘画、不好的故事,你都在做不好的内模拟。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如果自己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而要你去看望一个处在痛苦中的病人,你往往没有力量让对方放松心态。相反你反而会受他的影响,结果你也会变得很不舒服。你被他的不舒服,他的面部不舒服和身体的痛苦所感染,因为你在内模拟。
同样一个人,他健康快乐时就比不健康、不快乐时美丽。他嫉妒、怨恨时就显然比健康、快乐时丑陋。
我们的观想暗示、成功预演就是以内模拟的规律为依据的。
替换定律
科学家研究发现:我们的潜意识只能在同一时间内主导一种感觉,用一个积极正面的思想反复地灌输给大脑中的潜意识,原来的思想就会慢慢地衰弱、萎缩,新的思想就会占上风。
就像一盘录音带里录上新的音乐,原来的就被替换掉了的原理一样。
潜意识是你的内在听众——你必须说它听得懂的语言,否则,它不会理睬你所说的话。想成功就要给予正面积极的暗示,潜意识最懂得带有强烈情感和感受的语言。
这类的语言一定不要带有否定词,如果你说“我不会害怕……”,这时候,消极的陈述很难完全改变潜意识里的想法——你可能还是觉得有点恐惧。
你必须用另外一种新的而且积极的言辞来代替,比如:“我充满自信!”之类的肯定语句,并且投入所有的情感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很“笨”的。你肉眼看到一件喜悦的事时,它会作出喜悦的反应:看到忧愁的事,它会作出忧愁的反应。而你用“心眼”“看见”喜悦的事或忧愁的事,它也会作出相似的反应!许多的科学实验结果证明,正面暗示能够使我们成功,而负面的暗示则阻碍我们成功。
一个听着可以提高“自我评价”并且产生自信的话语成长起来的孩子,将会拥有美好的未来。相暗示可以用来控制我们自己,也可以用来控制其他的人。如果是正面的,将促使人进步,成就将极为了不起。但如果是用在负面,它就会带来失败。
作为一个渴望成功的人,你必须学会运用正面的自我暗示,进行心理重建。否则的话,过去留在你心中的印象,就会使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陷入一种失败的行为模式。
自我暗示是一种方式,可使你远离言辞灌输给你的许多消极、不好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可能会扭曲你的生活模式,使你难以培养良好的习惯。
你要经常定期地检视一下别人对你提出的消极、否定的暗示。你不要因为别人提出了具有破坏性的暗示,而受到影响。不过,我们在儿童和少年时期,都受到过这些他人暗示的不好的影响。
如果你回顾一下,很容易地就会记起父母、朋友、亲戚、老师,以及所接触的人在消极、不好的暗示方面,对你大量的灌输。研究一下他们对你所说的事情,你会发现,其中一些只是虚言而已,其目的只是为了控制你,或是把畏惧植入你的心灵。
别人的暗示本身绝对没有影响你的力量,它们之所以会有力量,完全是你自己的想法传给它们的。只有当你沉湎于别人暗示给你的想法之中时,也只有当你在心中同意它们了,这样别人的暗示才可能有力量。因此,最重要的是你的想法,而你怎样想则完全在于你自己。
记住,你有选择的能力,你应该而且必须选择正面的暗示,保持积极的心态。当你习惯于想快乐的事时,你的神经系统便会习惯地令你处于一个快乐的身心状态,然后再拥有成功的人生。
按照心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分类,这些暗示和自我暗示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
即日常所说的狭义的语言文字系统的暗示和自我暗示。
当十个人都非常真实地重复一句话“你有病,不正常,很厉害,需要去检查”。结果会是什么呢?你真的得自己已经有病。然后,真的去医院检查了,而且很可能就检查出疾病。
语言不仅对他人有暗示作用,还有自我暗示的作用。一个人如果故意对他人说心情不好,他见一个人就说“我心情不好,别碰我”,说得多了,他真的就心情不好了,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语言有着暗示和自我暗示的力量。当我们讲自信积极时,要在前面加一个“我”字,“我勇敢,我成功”,这就是语言上的自我暗示。
第二个层次
是动作语言、表情语言的暗示和自我暗示。
人们交流不光通过语言,还通过我们的形体动作和表情。动作和表情也是语言,叫做动作语言和表情语言。
如果我对你挥拳头,这个动作表明威胁。如果我对你鼓掌,表明对你欢迎和鼓励。如果你在台上演唱,大家不断地鼓掌,这是大家给你肯定赞扬的暗示,这会使你信心倍增。
这些表情动作都是语言,叫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动作和表情语言对人有非常强烈的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微笑的表情给我们带来好的心情。让我们每天多一点微笑,那么你每天就会快乐一点。因为,微笑是一个良好的暗示。
第三个层次
是环境语言的暗示和自我暗示。
我们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语言、暗示包围之中。展开来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大自然每天都在暗示我们。
当我们见到大海,我们受到大海的暗示,心胸不由得开阔;我们见到高山,受到高山的暗示,不由得感到庄严而宁静。
环境暗示是不可抗拒的,不仅在自然环境中是这样,在社会环境中,社会文化同样对我们有暗示作用。当你在黄土高原上生活,你的心态也是跟黄土高原一个调子。
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生活,大自然和社会文化融为一体,于是,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暗示。暗示无所不在。“暗示”就像人类的影子,只要有思维存在的地方,就会有暗示的存在。
形象预演
形象预演是指我们用想象力在脑海中按照自己的意图,事先勾勒出一幅某种目标进行中以及实现后的情景或画面.
1、想象自己喜欢的事物.
2、置身于一个舒适的地方,躺着或坐着,使身体完全放松.放松身上每一个细胞.
3、开始想象那与自己愿望中一模一样的事物,如果是一辆小车,就想象自己在驾着车,看着它,享受它,并把它显示给朋友们看.如果是一个情景或事件,就想象自己身在其中,每一件事都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发生,还可以想象人们在说什么,或其它使这件事显得真实的细节
4、把以上形象或念头保持在自己头脑中,在内心对自己做一些十分积极的,肯定的陈述.
5、在说过这些肯定的话后,我们即将结束自己的想象,结束时,对自己说一段坚定的话:
“我设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积极的思想和行动使我成功。”
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
心理暗示(他人暗示):A对B施加的心理暗示。它主要是利用B对A的威望、信任,允许A把某种观念含蓄地传递给自己,从而增进或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调节其行为或生理机能,达到治疗或改变的目的。
自我暗示:即B自己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他人暗示中,A的语言和行为十分重要,应当慎重使用,以免发生消极的心理暗示作用;另一方面,A必须引导B进入正确的自我暗示,消除那些使自己增加精神负担、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自我暗示,培养积极、乐观的自我暗示,使之朝着符合治疗要求和有益于祛除病症的方向发展。
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的关系:心理暗示必须转化成自我暗示,A才能够影响B;不然,其效果将比较小。
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
直接暗示:指咨询者以技巧性的语言或表情,给予来访者诱导和心理暗示,使求治者改变原有的病态感和不良态度,达到治疗目的。
间接暗示:指借助于某种刺激或仪器的配合,使求治者处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再结合施治者的言语态度进行暗示。
注意事项:教师和父母最需谨慎
心理暗示的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消极的心理暗示却能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响。
教师和家长都是必须谨小慎微的人,因为儿童最容易接受心理暗示。教师应该注意有意识地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而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注意引导学生变消极的自我暗示为积极的自我暗示,例如在考试心理的调整中引导学生变“我一点没底,我恐怕要考砸”为“别人行,我也行”。家长不应当对孩子说:你真懒,或者你怎么就这么笨。这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会让你的孩子真的变得“很懒”或“很笨”,即使他本来很勤快也很聪明。
在心理暗示中,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暗示者在被暗示者心目中的威信。这就要求心理暗示的实施者应具有较高的威望,要具有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这就是为什么某些神医或者神棍说“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的把戏的缘由。
心理暗示愈含蓄,效果愈好。因此在心理咨询和教育中最好尽量少用命令方式去提出要求。若能用含蓄巧妙的方法去引导,就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心理暗示应具有艺术性。教师要力求为学生的活动配上适当的艺术形式,如趣味性的故事、竞争性的游戏等,借助于形式、色彩、韵律和节奏,通过非理性直觉,直接诉诸于人的情感。使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
心理暗示也有非常消极的方面
心理暗示也有非常消极的方面,那就是容易受人操纵、控制,成为别人或异端邪说的受害者。刚才我们已经讨论过,心理暗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那么如果一个人的自我非常虚弱、幼稚的话,这个人的自我很容易被别人的“暗示”占领和统治。这种人的人格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倾向,甚至可以说,在这些人的潜意识中,就存在着接受暗示、接受控制、接受操纵的渴望和需要。由于这些人自身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和不安全感,他们的内心往往会通过幻想作用,制造各种神话,幻想着有法力无边的神,可以管他们、主宰他们的命运、为他们带来好运。
这样的心态往往和外来的暗示一拍即合,就如同存在着默契。所以,那些没有主见的人,那些人云亦云的人、那些依赖性比较强的人、那些比较幼稚的人、那些患了病或者遭受了精神打击的人,往往容易成为接受不良暗示的群体中的一员。这些人更愿意相信各种灾难或神奇力量、神奇效果的迷信传言。而造神者或者制造各种迷信传奇者本人,要么就是深谙人性弱点的超级骗子、要么就是骗人、骗己的精神变态者,具有因为变态而畸形发展的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的艺术。造神者和需要“神”来接管和奴役的群体,是一对相互需要的病态心理互补综合体。两种需要汇合到一起,就形成各种迷信现象滋生的土壤和环境。此时,不良的消极暗示,就能大行其道了。
由于暗示作用的人格基础是脆弱的,暗示作用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虚假的幻想之上,所以,暗示作用总是面临着失效的危险,那些寻求暗示来支撑自己的人,不得不频繁变换顶礼膜拜的对象。所以,那些信誓旦旦地宣称相信某种功法的人,可以在某一天又突然对其大肆攻击,转而投在另一种神奇功法的脚下。我们可以断言,容易接受暗示的人,从来就不是某种真正的信仰或宗教的虔诚的信仰者,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真正主见、他们不是自己的主人,什么神奇、什么能满足他们的依赖需要、什么流行,他们就会信仰什么。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这么多年来,没有一种所谓的“神奇功法”真正得以流传,它们几乎都是短命的。因为制造“神奇功法”的人和他们的追随者们,本身的人格就不成熟、不稳定,当然也就没有准确的判断能力,更谈不上有什么坚定不移的信仰了。
- Mar 10 Sun 2013 15:09
心理暗示與自我暗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