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知道我自己的糾結點在哪裡了....剎那之間,我懂了一些。
1.我找到的原則,是不完整的人性的需求。
2.不完整的原則,無法理解與容納,現實樣貌的來龍去脈。--------[這導致了情感與理性的強烈衝突。]
3.我看待的觀點既然不完整,就會導致了我對自己的質疑與自我否定。
4.最高原則是:觀點正確,就不會出錯與出現"觀點與現實不一致"的狀況。
像是:
1.人性本善。
如果這個觀點是對的,殺人或戰爭等的事情,就不應該會發生。
所以,這應該是某種出於人性情操跟需求所衍伸出來的概念,但他並不是真正的客觀。
因此,在我的腦袋之中非常的混亂,因為,這些觀點的產生,來自於人性的需要。
如果無法信任人性善良的那一面,就無法生存下去。
但是當你相信這一點,你又會看到許多人性當中不能夠信任的那一面。
我就是活在這樣的矛盾與不安當中,充滿了畏懼與害怕,不敢信任自己的眼光,失去了平衡。
這提到了重點:
5.不敢相信自己。
這是我所有恐懼的源頭吧?
怎麼變得如此巨大的我不知道。
我覺得要解開這個思考邏輯,必須明白,因果條件,並不是每個狀況都只使用一個終極的答案跟準則。
所以,基本上,我覺得我的安全感建立機制需要調適跟調整。
我並不知道除了找尋一個明確的原則之外的方法。
只是打坐每天都讓我靠近當下與專注在當下當中。
這是我第一次明白,可能我的恐懼是源自於此吧?
因為這導致了信仰的問題,你如何辨認真假?你如何相信?你如何信任?
我現在明白,並不是用一個原則的觀點來看待所發生的狀況了。
這是一個不錯的發現。
像是,什麼是愛?什麼是優秀?
所有的這些名詞,他在現實當中,是具有演變的過程的。
舉例而言,愛裡面包含著佔有,佔有就意同的某些失去自主的界線,才能夠融入與親密的結合。
因此,愛不會是完全正面的東西。
但是當我們的概念只解釋愛是付出與給予,當進入親密的時候所應該要融合而失去的自我就會被解讀為:[不愛]。
於是,觀念引導我們錯誤理解了真正的過程與目的。
優秀建立在什麼東西上?很主要的一個部份是嘗試錯誤的經驗,但在犯錯的過程當中,挫折感與失敗是令人感到與優秀遠離的。於是"輸家"就被貼到了自己的身上。
但是,沒有容挫力的人怎麼變得優秀?
嗯!
看樣子,有些似是而非的觀念確實我應該要繼續在我的心中掃蕩。
我要開始檢視我自己每一個觀念是否給予我自己錯誤的引導!~